良樺夫人躺在他腿上,用另一隻手扶上他的胸口, 「良人, 你可痛?」
安定君什麼都沒說, 只是拉起良樺夫人,將其緊緊抱住,良樺夫人輕輕拍著他的背, 「良人, 別心急, 一切都會好的。」
過了許久,安定君方才鬆開良樺夫人,問道:「你那般嬌氣, 怎會想出血諫這個法子?」
良樺夫人就嘆氣說:「是時英勸我的, 她說, 我是即將為後的人, 一國王后不可只想自己得失, 應為國考慮,為良人考慮。」
安定君便笑了, 這是他當了秦王之後露出的第一個笑容,他道:「你做得對。」
是他昏了頭,當他被千夫所指時, 可能不是他們看他是新任國君所以想要拿捏他, 而是他得做法真的是錯的。
現在冷靜下來想想, 他怎麼能讓那些有家人的人,去直接殉葬。
而後安定君一道道書令發了下去, 首先是十日後再開大朝會,商討老秦王諡號及喪葬流程,還要給鄭、陳、呂三國發葬貼。
其次是重新梳理朝中布局,蔡公已老久不任相國,他需要一位相國輔佐。
最後是封良樺夫人為王后,其餘妾室按資歷排位。
整座秦國朝廷再次運轉起來,老秦王一生功過,經大朝會議出,其在八國混戰中帶領秦國大放異彩,廣收國土,將秦國推上四國之強。
但卻也做出下令坑殺俘虜之事,讓秦國失去三國相助,被當做蠻夷,故而要取「襄」字,有輔助之意。
輔助?
身子還沒養好的秦歧玉冷笑,但觀秦朝歷史,有哪位王上還有老秦王的功績。
想著那個逗弄小秦崢之餘,還要問他秦國政務的老人,他在朝堂之上據理力爭。
「秦國從彈丸之地發展到如今,曾大父功勞最大,就算下令坑殺俘虜也是因無糧養不起這種現實因素。
在當時,無論秦國的王是誰,哪怕那件事發生在呂國、陳國、鄭國,他們的國君都會做出一樣的選擇,養不起只能放棄。
曾大父在位五十六年之久,生前一直操勞,政務從不耽擱,只評一個『襄』字,太過了!」
安定君亦對自己親父敬佩有佳,聽到大家評議親父只得一個襄,心中正憋著氣,秦歧玉話音剛落,他便道:「你認為,應評為何?」
秦歧玉道:「我認為曾大父榮耀依舊顯赫,諡號應為『陽』。」
「威烈如陽,燦照厚土。」
安定君:「好!」
老秦王諡號定下後,大街小巷均掛上了寫著威烈如陽,燦照厚土的白幛。
待三國送葬使團抵達咸陽後,國葬之日便到了。
不論秦國與另外三國關系如何,即使是戰爭期間,一國之君逝去,要舉辦國葬,其餘各國都會派送葬使團前來,此為會葬,是邦交禮儀。
當年鄭王亡故時,秦國亦派出特使送葬了,只是當時秦歧玉與褚時英忙著從鄭國返回秦國,因而未能參加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