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轍道:「臣正是為了聖人著想,才會懇請聖人徹查此案,如今百姓議論紛紛,都說聖人是袒護老師才不願徹查, 若再拖下去,必然有損聖譽!」
薛萬轍說罷, 居然老淚縱橫,痛哭流涕, 他伏首泣道:「聖人登基以來,英明果斷,內仁外義,有君如此,實乃吾等人臣之大幸,但正因如此,臣才不能坐視聖人因為私心,而忘了國法,假如查探之後,證實是盛阿蠻等人冤屈了盧相公,臣自會判他們誣告反坐,屆時,臣也會一死,向盧相公賠罪。」
他說得真情實感,朝中清流紛紛惻然,全都跪下請求隆興帝徹查,直將隆興帝氣得夠嗆,他有心想懲處薛萬轍,來個殺一儆百,又怕激起清流眾怒,須知薛萬轍和張弘毅兩人在清流一派之中聲望甚高,假如真殺了薛萬轍,這群自詡直臣的書呆子只怕一個個要前赴後繼,以死諫為榮了,到時候更是難以收場。
隆興帝此時簡直是後悔萬分,早知如此,就不該同意讓薛萬轍任京兆尹了,盧裕民也是後悔萬分,薛萬轍之所以能從揚州刺史調任京兆尹,是因為京兆尹這個位子他與崔頌清爭執不休,兩人都想安插自己一黨的人,但兩人又誰都不服誰,最後只能安排薛萬轍這個清流擔任,誰能想到,他的這個決定,居然能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隆興帝氣到咬牙,他冷聲道:「散朝!」
他從御座起身,欲離開這個煩心地,誰料到薛萬轍這個戇夫居然快步上前,扯住隆興帝的衣袖慟哭道:「懇請聖人,徹查天威軍一案!」
隆興帝掙脫不得,驚怒交加:「薛萬轍,你是要謀反嗎?」
薛萬轍跪倒哭勸:「臣對聖人大不敬,甘願引頸受戮,但聖人若不徹查天威軍一案,恐會失了民心,臣不敢不勸。」
朝中清流跟著薛萬轍跪倒一片,泣下沾襟,而這一衝突,也被黃門侍郎兼起居郎王暄,記入《起居注》中。
-
長安郊外的一處僻靜古寺,一襲素衣的盧淮端坐於禪堂之中,他自聽得沈闕證詞後,就告病不去朝會,而是一人來到這偏遠古寺,每日聽著僧人誦經,於句句經文中,他紛亂的心情終於稍稍緩解,但是他也知曉,他在這山野古寺中,逃避不了多久。
他手中拿著王暄的信,信中摘錄了《起居注》的幾句話:「轍隨之而引帝裾,帝奮衣不得脫,怒曰:『爾欲反乎?』,轍淚言:『臣不敬天子,甘受顯戮,然民心漸失,臣不敢不言勸也。』」
盧淮捏著薄薄的宣紙信函,茫然若失,腦海中,似乎又回想起自己任大理寺少卿時立下的那句誓言:
「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他痛苦閉眸。
王暄信中,還寫了如今朝中亂成一團,太后和崔黨為了避嫌,對此事都一言不發,只有清流大聲疾呼,王暄話里行間,隱隱對那些清流風骨頗為敬仰,奈何他性格使然,也只能做到敬仰,卻不敢和那些清流一般,不顧性命死諫。
只是,王暄是性格使然,他盧淮呢?他不是向來自詡剛正不阿之輩,對王暄怒其不爭麼,他的剛正呢,他的不阿呢?去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