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天下人都能夠看到這份文書,能夠知曉昭太子澹臺蓮州的聖名,他如初雪般潔白乾淨,不容玷污,又像太陽一樣,想要照耀到整個紛亂的國家。
……
等到慶王反應過來的時候,這篇文章甚至傳到了慶國國都。
慶王動作也很快,叱責這篇文章屬於妖言惑眾,下令全國上下,要是誰被發現在類似茶館、酒肆、書塾之類的公開場合宣揚這篇文章,可當場被處以斬刑,而有誰在私下與別人就此討論,也可以舉報,一旦舉報成功,官府會立即上門抓人關押,重則斬首,輕則交錢贖罪。
起初還只是有確鑿行為的人被抓捕定罪,接著,有人因為私仇而誣陷別人在家談論此事,竟然也被舉報成功了,再之後,便愈發不可收拾起來。
倘若你看誰不順眼,就可以「讚美昭太子」為理由把仇家送進牢獄。
案子多到慶王派出他手底下所有的官吏都治理不過來,每天都有人被抓,監獄裡住滿了人,每天都在死人。
一時之間,整個慶國王都相藍城的百姓皆噤若寒蟬,連哭都不敢哭,怨意一天比一天濃重。
越是這樣,百姓們反而越是回憶起那篇文章中所寫的東西,本來只是當個茶餘飯後的談資看看,如今,也不禁認真地浮想起來:假如是昭太子來治理他們的國家會怎樣呢?他們是不是能比現在要過得更好?昭國與他們結下恩怨,會向他們開戰嗎?若是到了那一天,他們真的要為這位陰險毒辣、心胸狹隘的君王而戰死嗎?
慶王已經知道做得不對,他困惑,為什麼這個本該起作用的方法卻沒有起到他預想的效果。明明他只是想要把謠言扼殺在搖籃里而已啊。
可是,現在,他騎虎難下,國君的命令是金口玉言,駟馬難追。既然已經開了頭,若是半道停止,只會更加惹人恥笑,讓百姓不再畏懼他的威嚴。就算錯了,也只能錯到底,等那時,錯也變成對了。
一位國君從掌權開始,怎麼可能完全沒有犯過錯,只要整體來說功大於過就行了。
比起這個錯誤的政令,他更害怕百姓們敬畏昭太子勝於敬畏他。
一股不可名狀的譫妄在日漸侵蝕他變得蒼老的心靈,尤其是在得知愛子死後,慶王想:他還得撐到培養出第二個繼承人,第二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