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面,也是人數最多的丙等堂。
跟乙等堂不同,最近沒人管的丙等堂學生,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個個面色紅潤,精神百倍。
也因是所有人班級里年齡最小的一層,看著就極為好動。
讀書?
什麼是讀書!
三者對比,倒是有些好笑。
到了文廟,中間孔孟兩位先賢的畫像掛在中間,周圍香火環繞,鮮花瓜果以示尊敬。
學生們分三批站在屋子外面,只聽文廟晨鐘響起,身穿淺綠色官服的縣學教諭前來。
後面跟著縣學訓導,夫子,博士,助教等人走進來。
紀元看了眼,尊經閣的老夫子也在其中。
甲堂學生作拱手禮。
乙堂,丙堂學生深鞠見禮,教諭道:「起。」
眾人站好。
紀元見教諭,訓導,夫子,博士等人面容嚴肅。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學校對祭祀自然也很重視。
但這裡的祭祀,跟其他文化中的祭祀有些不同。
華夏文明的祭祀重在紀念先聖先賢,並非純粹的封建迷信活動。
是要告慰聖人,是要崇尚先賢,要以先聖先賢為榜樣。
眾人跟著拜孔孟,教諭方緩緩開口:「禮記雲,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何謂先聖先師?已不可考。為何要祭奠不可考的先聖先師?」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聖。」
「孔子認為,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這樣的人才是聖人。」
「孟子認為,出於其類,拔乎其萃。只要出類拔萃,便是聖人。」
「荀子言,其惟學乎!彼學者,知之,聖人也。能夠孜孜不倦精通學問的,便是聖人!」
「朱子言,為學須思所以超凡入聖,如昨日為鄉人,今日便可成聖人。學習思考,昨天是鄉下人,今天便能成聖。」
「如此看來,讀書仿若是摸到聖的門檻了,祭奠先聖,便是讓芸芸學子們知道何為聖。」
「知道是什麼是聖,才能去往聖的方向努力。」
教諭開口,引經據典,又把事情說得簡單清晰。
讓一眾學子既聽得懂,又明白為何要拜文廟,為何開學第一日要在此地祭拜。
他們要祭拜先聖先師,也不論是什麼聖什麼師。
最終的目的,便是童蒙時學的:「聖與賢,可訓致。」
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聖賢。
也是這個時代儒學的第一要義。
這哪是祭祀,分明是勸學。
好好讀書!
你就能成為聖賢眼中的聖人!
這還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