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越來越近,我這心也說不上來的緊張。」李勛嘆氣,說著又道,「說起來,咱們縣的同窗們也要到了,三年一次鄉試,所有秀才都會來的。」
李錦主動道:「安排他們食宿的事就交給我們吧,你專心備考即可。」
李勛也不推辭,讓他們還去劉家酒樓就行,他之前打過招呼的,再去就是確定人數。
聽到這些話,鄉試似乎就在眼前。
八月初七的鄉試,下面的秀才們肯定會早點過來。
紀元他們回棲岩寺休息的時候,就看到來趕考的秀才。
他們多是風塵僕僕,為的就是接下來的考試。
一直到七月二十三,紀元他們收到縣學信件,大家會在七月二十五到達。
算下來就兩日時間。
這也還好,跟大家想得差不多。
但正榮縣的秀才人數,著實讓眾人一驚。
正榮縣來考試的秀才,竟然有六十八人之多。
這比童試來的人還要多啊?
李錦詫異:「童試才來十幾人,但秀才會有那麼多?我記得甲等堂加上秀才夫子們,也就四十多個?」
這麼一說,好像縣學的秀才就不少,加上並未在縣學讀書的秀才們,有六七十人,好像並不奇怪。
紀元道:「童試每年一次,一年好幾個人。」
「累積下來人數就多了,一直可以考到四十五歲,大家肯定會多次嘗試。」
長年累月地積攢下來,秀才能不多嗎。
每年都有新秀才產生,每三年說不定沒有一個舉人產生。
秀才只能越來越多。
眾人嘆氣。
科舉這條路,越往上越艱難啊。
安排這麼多的人食宿是個問題。
幸好劉家酒樓準備不少房間,紀元他們跑了幾趟,總算在正榮縣秀才們來之前辦好。
不僅如此,在二十五當日,紀元,李錦,蔡豐嵐還去城門口迎接。
他們雖然也是秀才,但紀元不能考鄉試,後兩個知道自己的水平,多半是不成的,還不如做些雜事,幫李勛分擔。
秀才們過來,是不需要夫子陪同的,這裡面不少自己就是夫子。
秀才們的年紀又在二十多左右,他們一路過來,坐的馬車更擠,看著辛苦得很。
六十多人看到紀元他們,臉上下意識流露出笑。
等到劉家酒樓之後,眾人看著紀元這個小孩卻幫他們忙前忙後,心裡不知說什麼好。
秀才張洵道:「看著你忙,我都要愧疚了。」
紀元卻朝張洵見禮:「多謝張兄之前幫我作保,否則我還不能來這呢,現在做些雜事而已,不算什麼。」
張洵就是給紀元做保結的廩生秀才,他只想著紀元可能會考過,卻沒想到他會中小三元。
如此的履歷,對他來說是好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