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那首無題出來,簡直讓所有人震驚。
雖然大家聽了張洵孫夫子講,可還是要聽紀元再說。
紀元哪好意思再說,只道:「事情都過去了。」
李錦李勛,蔡豐嵐白和尚他們還是感嘆,紀元怎麼那麼低調啊。
如果是他們,恨不得天天掛在嘴邊上吹。
不說別的,單以紀元對鄉試策論題目的理解,都遠超很多舉人。
他也就是年紀不夠,說不定今年真的能考上呢!
李勛還道:「我本想著回鄉做夫子,並不算好,聽了你的詩句之後,倒覺得這份職業好得很。」
「這次我就跟大家一起回正榮縣了,爭取培養出更多好學生。」
之前走的時候,還有些不情不願,現在則覺得回去也很好。
正榮縣縣學,都在徐大人那掛了名,以後只會越來越好。
他要好好準備,一定要當縣學的夫子。
李勛說要走,其他舉人也差不多。
舉人也分兩種,一種像是孫夫子,他今年三十多,進了遴選的名單,若有合適的官職,他就去任職。
如果沒有的話,則繼續讀書,準備明年的會試。
要麼是張洵這種,他今年不過二十五,年輕得很,直接準備明年的會試,會試考上,才是必有官職的。
剩下落第的自不用說,收拾收拾回鄉。
要麼像李勛這樣,謀個職位,要麼許春這般準備三年後的考試。
總之,大家都是要回去的。
人有聚散離別。
熱鬧過後,也要散去。
好在他們今年有所收穫,並不是白來一趟。
八月三十,正榮縣士子們回鄉。
回去的時候,眾人帶了不少東西。
其中有紀元寫的詩句,也有他送給趙夫子的靉靆,以及要給縣學的三整套律法書籍。
周家書坊知道後,甚至不讓紀元掏錢,從庫房搬出三套書。
不僅如此,還把今年好賣的書籍全都綁上,一起送給紀元,讓他再送給正榮縣縣學。
如此優待,自然因為紀元的字好,也因為他名氣大。
紀元並未過多推辭,這些書在他們眼中價值不菲。
但在周家書坊里,那都在庫房堆著,自己以後為周家印刷書坊做事,多用心些便是。
帶著幾百本書籍,紀元,李錦,蔡豐嵐,白和尚,再次送別同窗。
張洵,孫夫子,許春,李勛,都在回正榮縣的馬車上。
等他們離開,李錦嘆氣:「府學又少一個我們認識的人。」
「沒事的,我們還會認識更多好友。」蔡豐嵐安慰。
話是如此,李錦還是有些低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