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十一月底,眼看來禮佛的人越來越多,甚至上山下山的路都擠滿香客。
別說其他人驚訝,白師兄也覺得不可思議。
自己之前只想著讓青雲寺好好經營。
沒想到返璞歸真,留住好名聲才是真的。
不過是內里的手段換了換,錢沒少掙,名聲卻也好起來。
以前的青雲寺,只想著接待富人。
如今他發現了,對窮人越好,那些富人反而更願意過來。
紀元私底下說的直白。
那些富人未必不知道青雲寺在做什麼,可他們也是為了自己博名聲。
平日都講為富不仁,他們要用青雲寺的招牌給自己洗洗名聲,接濟窮人,是最快揚名的方法。
青雲寺便相當於他們「洗白」的一個程序。
大家各有所需。
畢竟名聲這事是能壓死人的。
這是社會的道德標準之一。
紀元利用的,就是他們這個心理。
至於,是抱著什麼目的接濟窮人,給窮苦書生提供住所。
暫時已經不太重要了。
這些好事既做了,那就是真的做了。
拿到粥的窮苦人家是真的喝到粥了,沒錢的讀書人也確實找到地方住。
以後也有真名士過來講學。
更別說,等到明年開春,寺里的和尚就會教山腳下百姓做香燭,做佛串。
到時候,幾個村子都會連帶著致富。
等到那會,誰還會在乎這些事情是為了什麼,而青雲寺也確實實實在在幫助了很多人。
白和尚或許還沒看出來什麼。
但現代人卻能看出一些意思出來。
這不就是現代景點的經營模式嗎!
就是把門票換成了富人添香油了!
一座廟,一座閣樓,一座橋。
本身的意義或許並不大,但開發之後,能帶動當地的旅遊業,這不就是好事嗎?
只要周圍百姓從中能夠獲益,那就是好事。
但是想要做好景點,那就要做好真正的內容。
有些景點是看景致,有的景點是看人文。
而青雲寺,提供了情緒價值跟讀書價值。
情緒是滿足大家當好人的想法。
讀書,則是真正給人提供讀書的場地,還請名士教學。
青雲寺本身,嘗到這種良性循環的好處,便會更希望做個「好人」,做「好事」。
時間長了,誰還能分得清最初是為了什麼。
真真假假的,總之也有利於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