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能致,之前也說過, 孔子信奉的道理。
大意是, 為了侍奉君主,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
紀元通看了所有題目, 才對頭一題有了無語的情緒。
反正前兩題都那麼答了,第三題不放飛自己,都虧了。
當然了,直白的罵戰肯定不合適。
紀元雖然全家只有自己,但還不想直接投胎。
所以頭一句為:「人臣以身而效之君,可以觀盡倫也。」②
就是說,臣子能為皇上去死,是盡了人倫之道。
後世人一講人倫,以為是親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君臣,也是人倫之一。
此句是孔子的門徒之一子夏說的。
紀元順著誇讚子夏,但筆鋒再一轉,變為:「一身之進退不恤也,而有益於君者,既奉身以赴之焉。」③
臣子不管自己的升遷,也要關心國家的安危,就算死了也可以。
後面又說,作為臣子跟國君討論國事,那也是自己的職責,為此死了也無憾。
由原本的忠君,改為了忠國。
有錯嗎?
自然沒錯。
不過跟出題者想聽的馬屁,差了十萬八千里。
紀元的四書三題寫完,這才感覺到腹中飢餓。
再看桌子前面,中午發的餅子跟肉醬好好地放著。
他從辰時開始寫文章。
竟然一直寫到下午?
差不多是早上八九點開始寫,一直到下午兩三點,等四書題目寫完了,才停筆?
紀元咬了個餅,沒有碰旁邊的肉醬,省得吃壞肚子。
紀元一邊吃東西,另一個手翻了五經題目。
五經題目總算正常了。
看來只有四書題目有些怪。
紀元吃完東西,又看了一遍方才的文章。
可以,沒有太大問題。
其實有些文章,越學下去,才會越生氣。
就像一篇文章在罵人,可用的是你看不懂的語言來罵,那你會生氣嗎?
大概率是不會的。
因為看不懂啊。
但如果看懂了,難免會有些不爽。
好在紀元雖然寫了心中所想,但也不是很出格,頂多沒有按照出題人的想法來答而已。
再者,他也沒有偏題,答的還是在框架內。
至於出題人會不會介意,紀元手頓了頓。
算了,閉眼交卷。
他都寫完了,總不能再撕了吧。
紀元慢條斯理吃完餅,又去吃自己帶來的肉乾跟果子。
旁邊的侍衛都覺得這學生有意思。
先是悶頭寫,寫完又開始慢悠悠吃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