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機器做事,跟人力做事,對他們來說沒有區別,只要能做就行。
也就重啟廢棄井礦這種事,人力實在做不到,他們才會更關注蒸汽機。
打個比方說。
有一塊地,如果購買機器耕地,需要花三千兩銀子,差不多三天可以耕完。
但是用人力的話,一個人一天十文錢,雇個一百個人,干半個月,也就十五兩銀子。
而且干三天,跟干十五天,對地主來說沒有區別。
反正都不耽誤春耕。
那對這個地主來說,購買先進的機器那就是虧本的,不如人力划算。
畢竟一台機器的價格,可以僱傭一百個人,給自己做兩百年的工。
現在的蒸汽機,面臨的就是這種狀況。
除非是非用不可的地步,那還是依舊讓人當牛馬用,也沒什麼問題。
想要打破這種僵局。
只能從兩個方面突破。
一個是蒸汽機的技術,達到人力絕對不能觸及的地步。
比如幫礦井排水。
又或者,人力貴到他們不能忽略成本。
只能把目光放在蒸汽機上。
紀元只覺得,各地工人的薪酬還是太低。
所以,水泥廠工人的工資,要大幅度提高。
不說把整個天齊國的人吸引過來。
至少要把肅州的用工價格往上漲一漲。
用工低廉?
做什麼夢。
到時候,肅州就會吸引更多人過來做工。
整個河西府的工人價格,都會上漲。
一方面穩定物價,一方面提高工資,才能讓蒸汽機發揮作用。
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既有阻力,也有難處。
也因是頭一次做這種事,更要提前找好疏漏,省得有人鑽空子。
紀元,蔡豐嵐,連帶著肅州禮司,工司,戶司等等一眾人等。
總算拿出了個可行的方案。
為了應對以後蒸汽機太多,而出現的種種變故。
這份方案拿出來得有些早。
畢竟肅州也才十幾台蒸汽機,全國也不到五十台。
這種情況下,說好聽的是未雨綢繆,可也太早了吧?
紀元心道。
那是蒸汽水泥廠還在籌備。
等真正見成效了,就知道蒸汽機是如何在全國各地井噴的。
除了蒸汽機之外,橡膠產業自然也是關注的重點。
蔡豐嵐跟劉軍主要打理這件事,問題倒也不大,甚至有聰明人在培育更好的橡膠草種子,估計也能形成一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