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向樓庭柘,他的神色中,更多是懵然與一種微妙的悸亂,是占得狹隘私心的狂喜,亦是憂憐佳人的痛惜,最為矚目的,是一種恐懼,多羅猜測片刻,便曉得,那是恐懼焦侃雲誤解是他求過賜婚的聖旨。回想方才自己拿眼風撞她,樓庭柘陰鷙的神色,此刻恐怕更要仇他如死敵。
多羅暗嘆自己還沒使出那招禍水東引,辛帝就輕描淡寫地把死無葬身之地的禍水引給了他,自覺闖了大禍,再不陳情,露出目的,當真活不到出城了:
「小王愚鈍唐突,竟有如此內情,若非皇貴妃娘娘揭破,便要生造冤枉,危及辛北之好了。只是此事事關辛北不睦謠言,北闔為和而來,若不將口舌之擾陳清稟明,又如何共謀大事,力破謠言呢?」
共謀?焦侃雲不得不從悲痛中抽離出來,認真聽他闡述意圖。聽此二字,眼皮一跳,想到那夜交易時,多羅便提及了「共謀霸業」四字,彼時他神色戲謔輕佻,她雖心中有幾分狐疑,卻只當是盟約裹挾之下的促狹之言。
「小王方才雖字句皆提及隱笑的話本居心叵測,實是為試探隱笑本人對此知情與否,如今得知小焦大人不過深受蒙蔽,徒作他人刀手,是以惋惜憂懼,也更確定了小王一直以來的猜測:支撐小焦大人的,另有其人,換言之,金玉堂背後那位,才是真正的居心叵測。
「二殿下雖稱話本是由他授意,但小王想,二殿下事務繁忙,如此閒情話本的字句詳文皆不能細細督看,故而,背後操縱之人,必不是二殿下。
「小王已嚴密核查過,金玉堂的老闆曾是一介游商,安於樊京前,週遊天下,曾偷訪過東海,走私軍火,長達三年之久,後為避難,逃回大辛,在樊京開起默默無聞的小酒館,安穩了幾年,而後便承辦了金玉堂,成為太子的幕後舵手。小王翻查了金老闆的家,在地底發現了巨額的東海錢幣。
「而小王在絕殺道總壇亦發現了巨額的東海錢幣,正懷疑這些財物便是謀殺太子的酬金。但因沒有交易記錄,買主發帖又是用北闔文字,才不敢確信。故而先質疑思晏姑娘有無撒謊,又問及虞侯是否忠心,後試探隱笑究竟好歹,待一切清明,終於敢將這番揣測敬獻殿上——
「倘若一切禍端與謠言皆是東海朝堂在運作,便全然說得通了。坐山觀虎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們打得一手好算盤。利用北闔的殺手謀害大辛的太子,挑起禍端後,立刻利用金玉堂話本,挑撥辛帝與虞侯君臣不睦,使虞侯在朝堂難以自處,後又將辛帝恐會進攻北闔的暴政謠言傳至北闔,致使北闔人心惶惶,若非北闔王一心求和,恐怕就要以攻為御,怒大辛出爾反爾了。這一切,都是東海的陰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