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日出,市集上百姓漸漸多起來,姚記包子攤食客不斷,一直到隅中,才有時間坐下歇息。
頭一日現做現賣,成效甚好,原定一百五十份竹筒豆腐,多賣出去幾十份,一天下來連帶包子與骨湯,淨賺四百六十三文。
「哥,咱們一天就賺了半兩銀子,一個月就是十五兩,照這個速度下月便能在鎮上租家鋪子了!」姚青雲數著銅板,面色激動。
第一次瞧見這麼多銀錢,近千枚銅板擺在眼前,快鋪滿整張方桌。
姚沐兒串著銅板道:「哪有那麼容易,這兩日是上元節才賺得多些,明日鎮上百姓得少一半,能賺上三百文便是好的。」
沈氏笑呵呵,「三百文也夠了,尋常攤販一日才賺百十文。」
沈季青接過夫郎串好的銅板,放進錢箱,「咱家本錢投得多,若是只賺一百文,除去本錢也不剩多少。」
「娘倒忘了這茬兒。」沈氏忙改口,「那還是多賺些好,明兒早早出攤,到晚晌應當能賺個兩三百文。」
姚沐兒點頭,轉而說起五日後,書院啟學一事。
「束脩每季二兩銀子,以物代也可,咱家沒什麼可替代的,到時直接交銀錢,筆墨紙硯與書本也得早早准好,這些哥都不懂,只能托人幫著置辦。」
念書開銷大,光是束脩費用,尋常百姓便已負擔不起,更別提筆墨紙硯與書本,加一起一年十兩銀子是有的。普通百姓辛苦勞作一年,也未必能攢下五兩,姚興福有做木工的手藝,這才能將姚寶財送去書院念書。
姚青雲曉得這些,但沒因費用高昂退縮。
士農工商,商排最末,唯有讀書人地位最高,一族之中若有人高中,光宗耀祖,雞犬升天。
姚青雲沒什麼大志向,只想盡己之力,讓一家人日子過得安穩些,既然他有讀書的天賦,便不想浪費,無論如何也要嘗試一番。
「哥,這錢算我跟你和哥夫借的,將來還你。」
小漢子語氣堅定,姚沐兒也順著應下,左右都是一家人,還真能分得清楚你我不成。
「青兒,明兒把娘送回村里吧。」沈氏忽然說。
姚沐兒愣了下,「娘,您要回去?」
「咱家田地雖少,但也有三畝呢,這不開春有些日子了,娘打算回去好好拾掇拾掇,等過了驚蟄種點芋頭山藥,省得一直買著吃,鎮上吃食可不便宜。」
「娘,這件事我與夫君商量過。」姚沐兒說道,「咱把那三畝地租種出去吧。」
「為啥?娘種得了。」
「一來留您自己在村中我跟夫君不放心,二來小院這也需要人照看,我與夫君早出晚歸做買賣,回家晚了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且那幾畝田收拾起來費心費力,產量還不高,不如租給別人,收的租子便留作咱們一家四口的口糧 。」
「這……」
沈氏種了一輩子地,突然不讓她種了,心中難免有些不踏實。
可兒夫郎說得在理兒,三畝田可養活不了他們一家四口。
「成,聽沐哥兒的,娘留下給你們洗衣燒飯。」
話是這麼說,姚沐兒哪能真讓婆婆幫著洗衣裳,自己每日早起兩刻鐘便能隨手搓出來,沈氏只幫著燒個飯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