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能犯罪側寫了嗎?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現場所有人一顆心卻驟然吊起,幾乎躥到了喉口,「等等小江專家,我叫人。」
梁晟準備搖人了,沒過多久,負責偵辦此案的警察如潮水般湧來,江雪律愣了一下,良久才出聲:「那我開始了。」
「兇手是一名先天反社會人格,他體內存在某種表演病態心理。」
其他警員拿起錄音筆瘋狂點頭,梁晟卻愣了一下,等等,蔡教授也這麼說,一種微妙的感覺湧上心頭。
蔡教授的原話是【我推測兇手擁有坎坷的早年,他身上存在表演系人格障礙】
表演系人格障礙通常伴隨著反社會人格障礙特徵,與當事人在其幼年時期沒有得到父親或者母親應有的關愛和照顧有密切關係,因此常常通過誇張的表演來吸引他人注意。①
梁晟清清楚楚記得原話,蔡教授很明顯是「不幸童年」擁護者,認為一些殺人犯的心裡軌跡可以追溯到早年,實際上很多心理學專家都是這個理論的擁護者,認為兒童在3-6歲沒有接受愛的教育,很容易心理缺失。
難道江雪律要把蔡教授的話複述一遍?
梁晟驚疑不定,他手裡還留著蔡教授的側寫記錄呢。他決定把兩者對照起來看。
接下來梁晟沒有想到的是,江雪律說了一段相似又截然相反的話:「兇手的殘忍是先天性的,他的父母很愛他,又十分懼怕他。他在整個家庭里的地位,像是一名暴君。」
江雪律一踏入南流市就收到了一條南流歡迎你的簡訊,這給他了一個靈感。
「我建議梁隊長想要徵集線索的話,給本市四十歲到六十歲的市民發一條簡訊。」這年頭電視機不是家家戶戶看,可手機是生活必需品,又能不打草驚蛇。
「這……」他們從沒這樣做過。
提議很大膽,似乎充滿了可行性。
江雪律只是順口一提,很快便繼續描述他所看到的東西:「我看到了第五起命案的影子。」
第五起?
在場警員差點人仰馬翻,三起連環案外加一場模仿犯還不夠?現在還要來第五起?
愕然之後,梁晟也顧不上其他了,「小江專家,你不是說兇手決定收手了嗎?」短期內不會再有命案發生了。
江雪律點了點頭:「一切起因都是第四起案子模仿犯,羅大瑞他想嫁禍給『river』,可他的行為激怒了兇手。」導致這件事出現了轉折。
歷史上許多連環命案都有模仿犯順風殺人的影子,比如華城連環殺人案、波士頓絞殺者的案子等,大多數兇手落網後,自暴自棄想著乾脆全部承認下來,反正債多不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