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李橋最深的印象當然就是烤鴨了,當初在空間裡出不來,只能每天吵著老大去買烤鴨吃。
他也是從那兒開始了吃貨之路。
「明天再去吧,晚上去趙家吃飯,又不差菜。」林小福隨口說著。
林小福並沒有再去涼亭,而是去找娘和齊嬤嬤,把禮物收拾一下。
京城到李橋天遙地遠,那些京城吃食自然是不能帶,就是帶了也只能在路上趕緊吃了,不經放。
就算他們空間裡可以放,那也不能大張旗鼓用起來呀。
最多就是小白虎私用罷了。
那些蜜餞不全是乾貨,一樣都不能帶回來,但他們卻在路上挑著一些能多擱的特產小吃食太回來了。
不過沒經過白水縣,沒有買酸果餅。
因此,他們從京城帶得最多的,當然是給少年們的書籍,在小地方沒有的書籍,也有給藥鋪閣樓書架上充實的各地風物誌、縣誌等書籍。
給婦人的當然是京城的胭脂水粉、珠花首飾還有一些衣料,當然茶葉也帶了很多,是李橋沒有的品種。
帶回來除了送人,也給趙家食府放上一些,若是客人反響好,以後可以不斷供貨,提升鋪子經營的競爭力。
而眼下已是七月下旬,馬上又到了摘蓮蓬、割荷葉的時候,蓮子的吃法,除了去年信手做的兩種,後來又試過蓮子糕,也會教給趙家。
以林小福的習慣,就是儘可能的物盡其用,按季節、地方的特色,將所產利用上,做成商品去******如枇杷成熟時,她不賣枇杷,她賣枇杷膏;
比如桃子熟了,她不賣桃子,她賣桃肉果脯;
杏子、梅子熟了,她不賣杏子、梅子,她做杏子酒、梅子酒;
同理,吃蓮子時節,她就將蓮子做成菜和點心來吃。
這樣賺頭遠比實物更好。
放箱籠的庫房裡,林小福將給趙家、楊家的禮都拿了出來,又把給余家的另外放著,便詢問地看向林余氏。
林余氏正抱著安兒站在一旁,沒有出手幫忙,就是提醒著哪些東西放在哪裡。
「娘,時間還早,要不你帶著這些東西先去一趟鎮西,給余家的禮重一些,總不好讓趙家看到了。」
給趙家的無非就是一些首飾和胭脂水粉、衣料和乾貨,給余家的除了這些,還有小子們的書、老爺子的鑲金新煙杆、老太太的玉鐲子。
她到不擔心別的,就怕公公見了心裡會盤算,會不高興。
原本是件高興的事情,若是生了嫌隙,總是不好。
當然,她給余家的禮依然是給老給小,舅舅舅娘他們,依然沒有單獨的禮,就是這麼輕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