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村,坐落在山清水秀的位置。
雖然已經二十年沒住這裡,但姜言笙對這裡的山水,古老的樹木,標誌性的建築記憶猶新。
很小的記憶里,媽媽要下地幹活,外婆背著她去田野間放牛、割豬草,撿柴火,挖野菜,種自留地,找紫蘇葉和野蔥,摘桑葉養蠶等等。
這一片田地里,留著她清貧,卻美好的幼童時代的記憶。
外婆的舊宅,是兩間大青磚打地基,上面砌著泥磚的瓦房。
這二十年來,姜瑾瑜和姜言笙都有回來搭理,找人修修補補。
家裡的鍋碗瓢盆,還能使用。
收拾收拾,家裡還能住。
決定要回來祭拜外婆,姜言笙早就聯繫上村裡的族親,把家裡收拾乾淨。
村里為了迎接當年的知青們回歸,自然也把村子裡的空房間打掃過,到時會留他們在這裡過夜。新筆趣閣
回村後,跟村長,組親們寒暄完後,他們就結伴進山去祭拜外婆。
外婆埋葬在村口面向村外的小山坡上。
小山坡下,有一條蜿蜒的河流。
這片小山坡,是外婆經常帶她來放牛的地方。
也是外婆有事沒事,就會來待的地方。
姜言笙知道,外婆是在等舅舅回來。
舅舅在她出生的前兩年,被村口的那條河流的河水給沖走了。這麼多年,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為了等舅舅回來,母親才招贅的。
想等舅舅回來,再把這個家交給舅舅。
舅舅69年被大水沖走,至今已經整整二十七年,始終毫無音訊。
姜瑾瑜除了把他們住過的老宅保持舅舅離開時的模樣,再也沒有辦法尋找弟弟。
人海茫茫,不知道他在哪裡。
其實村里很多人都說,姜瑾顥早就被淹死,沉入河底,餵了泥沙。
但外婆不相信,堅信自己的兒子一直還活著。
就是兒子可能被河裡的石頭撞傷腦袋,失憶了,找不到回來的路,才會沒回來。
只要瑾顥能想起來,就會回村的。
可直到外婆悽苦的病死,可直到姜言笙的孩子都可以滿地打醬油,姜瑾顥還是沒能回來。
祭拜完外婆。
姜言笙陪母親和伯父在村里閒逛。
以前回來濱江市,姜言笙都會回來看外婆。、
外婆是她在物資貧瘠的年代裡,最溫暖,最慈愛的回憶。
三崽們年紀大了,也逐漸懂事,姜言笙就把姜家和姜家村的事,都告訴三崽們。
傍晚。
他們就在姜家村吃飯,用外婆家裡的炊具,還有從城裡帶過來的。
他們在回來的時候,就到鎮上定了菜,還跟村民們買了雞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