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這個字不是我們華國字典里的字,是小櫻花根據我國的六書造字法自己創造出來的。
然後雲逸上網查這個詞的出處,發現沒有權威的來源。
只有一些營銷號或者網友自己做的解釋。
有些人說,這個詞來自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詩《風月谷》。
雲逸在網上查了,余先生沒有這首詞。
為了嚴謹,她讓人買回來余先生詩集全集,按照目錄查看。
好在余先生是近代人,寫的詩也不像李白杜甫那樣成百上千,很快就查完了。
事實證明,確實沒有餘先生這首《風月谷》。
雲逸又找了文學專家來鑑定一下,是不是余先生真的沒有這首詩。
經過專家們統一鑑定,風月二字就不像是余先生的詩名。
專家們也統一認定,余先生沒有這首詩,也沒有使用這四個字。
雲逸繼續查詢,還有人說這四個字出自近代女詩人林徽因。
【凨凪凮夙,我見眾生皆草木,唯獨見你是青山。】
這句話聽起來也很美,但云逸的探索精神起來了,她去查了林徽因詩詞原話。
發現這句話原文來自唐朝杜甫的《青山》。
我問青山何日老,青山問我何時來。
我見眾山皆草木,唯有見你是青山。
青山已隨晚風去,我與滄海化桑田。
朝陽落暮霞光盛,雲台淺薄秋雨殘。
林徽因引用了這句話,寫在了她自己《入目無他人》中。
入目無他人,四下皆是你。
我見眾生皆草木,唯獨見你是青山。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既許一人以偏愛,願盡餘生之慷慨此生固短,無你何歡!
但這首詩跟凨凪凮夙也沒有關係啊。
雲逸仔細看了一下這個詞的出現時間和網絡上流傳的解釋,果然時間相距的都很近。
如果從小了說,這只是一些營銷號為了博流量,突出文字美感做的東西。
但往大了說,這何嘗不是小櫻花的一種文化入侵?
讓華國民眾習慣了這些字、詞,使用多了,形成一種正規的語言麼?
雲逸覺得不能這樣。
即使語言是用來使用的,也要明確它具體意思和來處。
看起來是很較真,但文化入侵前期不就是用潛移默化的自身文化來替代原有的內容麼?
雲逸當下就發布了相關視頻。
【今天發現一個好玩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雲逸把自己從認識、到探索這個詞的完整過程發到了網上。
由於是雲逸的內容,這個視頻不可能被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