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好消息”,引起了些許波瀾,卻像扔進池塘的小石子,很快就沒了動靜。
大家還是那麼坐著,有些聊天,有些打牌,有些夜間睡不著的人這時候泛起困來。
但是沒有一聲暢快的笑聲。
付聽雪和謝知就在辦公室門口蹲下了。
付聽雪能看得出,人似乎少了很多。
C市的人從一開始就在一點點地減少。雨災中,下水打撈的人,生病無藥的人,困在房中沒得到救援的人,在不知名角落裡餓死的人,離開的人,堅持不下去的人……一點一點,人就不知不覺少了。
可能在集中性聚居前,大家都還沒有認識到身邊竟然少了這麼多的人。
而寒潮來之後,人數又是一批地銳減。
趙君可提出的半年,卻是基於現狀和綜合性預測未來作出的判斷。
他思索間,身後的門重新打開。
“一萬人。”這是趙君可的回答,建立在兩個月天災減輕的前提上。
其實和付聽雪想的差不多。一萬人,在天災中能生存下來的一萬人,其實已經很多了。
得到了回答,他就打算和謝知在下午第二次開門掃雪時出發了。
這時,在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梅潤鈺開口了——是的,他一直在,本來也算是有能力的人,在這個時候在半山這邊辦事也不意外:“那我呢?不帶我了嗎?”
付聽雪傾向於不帶,因為多一個人多出的麻煩不是一點半點,他現在更希望和謝知過絕對的二人世界:“如果你不是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會B市的聚居地。”
梅潤鈺又聽到了外面風雪的呼呼聲,他嘆了口氣:“B市那邊,少我一個不少,還能省口飯。那我就不走了,就是……你們現在去A市的話,會路過他們吧,能順便看看情況嗎?”
他更想直接拜託付聽雪幫一幫那些人,但也知道此時提出來太強人所難。
付聽雪點了點頭,就算梅潤鈺不提,他也是要去的。不為別的,也得先看看那些“重生” 的人。
對於報仇這件事,付聽雪其實一直沒有很大的驅動力——除了剛重生那會兒,那時候的感覺真的很痛苦,但也很快被各種事情塞滿了行程,那些無足輕重的東西就拋之腦後了,只有恰巧遇到時才順手一下。
但是謝知很當一回事。C市這邊欺負過他的那些人,都挨個把利息收回來了——有的甚至付聽雪不知道,後面偶然想起,才被謝知輕描淡寫地告知了。
B市那邊卻不同。從梅潤鈺的表現就知道,那些人早就把付聽雪的存在到處宣傳過了,就如上面提過的,措辭,形式,與內容相配合,會有很大不同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