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說的是范仲淹主政杭州時,遇到災年,本地富商們聯合起來抬高糧價。他手上賑災的糧食也不多,他的困境和張獻目前差不多的。
他當時就想了一個辦法,直接以高於糧商定價的價格從糧商手裡大量收購糧食,富商們開心地將糧食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了范仲淹。
范仲淹此舉引來老百姓罵聲一片,但他沒有辯解,依舊高價收糧。
因為他的做法,讓杭州糧價最高的消息不脛而走。在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裡,各地糧商從各地運來糧食,杭州的碼頭驛站等都停滿了運糧的船隻車輛,就想趁機撈一筆。
范仲淹一看便知時機成熟,當下就決定停止收購高價糧,並且開倉放糧,免費糧大量投放,以致杭州糧價開始暴跌。這時各地糧商們要是把糧食運回去,損失更多,他們沒辦法,只能低價賣糧。如此一來,杭州糧價就穩住了。
呂頌梨發現,豫州的糧商商會會長車九明是有頭腦和手段的。
如今,豫州糧商商會拉高糧價,卻沒有引發多地糧商運著糧食蜂擁而至,來和他們搶食。
一切皆因他將一斗米的價格定在兩百六十文。
這個價格,能讓以車九明為首的糧商商會各成員賺到儘可能多的利潤,又不至於讓各地糧商蜂擁而至。畢竟各地糧商運糧到南陽是會增加他們的成本以及有損耗的。兩百六十文一斗的糧價對外地糧商來說還不夠有吸引力,畢竟現在的糧價哪裡都不低。
說完了范仲淹的千古陽謀,就不得不提中儲糧的成名戰了。
其實中儲糧的成名戰更激動人心。零八年的時候,外商想掌控中國糧食市場,好高價傾銷糧食。中外雙方進行了一場博弈,中國想穩定糧食價格,不斷地拋出儲備糧,而外商不斷地吃進中國糧食。
外商想著,等他們將中國的儲備糧給完全吃下,中國的糧價便由他們做主了。
但中儲糧的儲備太讓人琢磨不透了,外商怎麼吃進都吃不完。博弈到了後期,中儲糧拋糧的架勢依舊不見疲軟。外商怕了,不敢再吃進糧食了。
外商計策失敗之後,為避免更大的虧損,他們不得不低價儘快將手中的糧食出售。因為中儲糧一直在拋售糧食,不斷地降低糧價,他們如果不出售,會虧得更多。
外商不斷拋售手中的糧食,中儲糧就以低價收回這些糧食。這一進一出,中儲糧賺了個盆滿缽滿,打了個漂亮的防禦戰,更是因此一戰成名。
如今在南陽的戰場,他們如果像范仲淹那樣做,固然也能解決南陽問題,但這樣豈不是便宜了豫州糧商商會的那些人?讓豫州糧商商會那幫人如願高價賣出了糧食。
最後遭殃的是全國各地糧商。
人家看到商機,千里迢迢運糧到南陽去,想賣個高價,有什麼錯呢?
呂頌梨這次制定的操盤計劃,其實是將兩場戰役的精髓綜合運用起來了。
豫州的糧商商會既然開始大幅度拉抬糧價,說明對方已經完成了吸籌的工作。
他們手上肯定囤積了不少糧食,等著變現,由此便可推測他們手上的銀子並不多。
嵇無銀拋售糧食,就是想逼對方吃進,將對方的現銀套出來,同時擠爆他們的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