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爺爺還說:「有竹無杉難成桶,有杉無竹箍不成。」
杉木做桶耐用,想起這句話,他手一頓,摩挲著粗瓷刺手的桶面,定了神開始裁出適合的小片填塞進豁口處。
全部填完還得削掉凸出的部分,但沒有趁手可以打磨的用具,只能先作罷。
至於桶上箍著的快要漚爛的柳條子,徐禎沒急著拆下來,等明天進山去砍點竹子。
塞北不適宜竹子生長,從西南移栽來的竹子,有些都活不到第二年,就算活到第二年也出不了筍,沒幾年就徹底斷根。
但春山上成活了,有矮小的箭竹叢,也有一片油竹林,也能出點筍子,長勢還不錯。
這邊徐禎在忙,姜青禾沒閒著,明天要進山,晌午是回不來的,得準備乾糧。
在灣里出遠路要帶的乾糧,基本都是炒麵熟米鍋盔。
至今都流傳一句俗語,塞北有三寶,炒麵熟米老羊皮襖。
黃米炒熟的叫熟米,黃米磨麵翻炒的叫炒麵,左右塞北這片地離不開黃米。
熟米炒麵配咸奶茶還別有風味,大熱天的當乾糧充飢的話,姜青禾只覺得還是免了,別喝一口水就糊嗓子。
至於鍋盔,它除了出遠門會做外,農忙時節也會烙上不少個,厚實一個賊頂飽,還能頂著夏天高溫三五日不壞。
麥收的時候只有黃米,姜青禾壓根不想做,因為做出來不好吃。
現在新磨了白面,也可以吃上一回。
春山灣的鐵鍋制式與姜青禾之前用過的很不相同,鍋大又深,鍋底不是尖窩子,而是平坦的。
所以他們用鐵鍋烙出來的鍋盔,每一個都很大,是因為鍋有多大鍋盔就有多大。
烙鍋盔多的人家,會有專門的壓面槓子,槓子使勁一壓,壓得又圓潤又規整。
姜青禾沒有壓面槓子,自己上手在面案子上又壓又團,也弄了好幾個不算規整的。她做了幾個沒餡的,但擱了鹽和茴香、野韭,還做了幾個糖餡的,甜菜熬出來的黑糖,包進去甜甜嘴。
灣里正宗的鍋盔要做得特別厚,撕開來裡頭一層層的。跟後世那種薄脆帶肉,烤得金黃一掰能聽見嘣,餅皮碎裂那種不同。
所以得控火,火小裡頭的面就熟不了,顏色還難看會發灰,火一大外面焦黑,掰開一瞧裡面還是夾生的。
烙鍋盔特費勁,忙活到入夜,吃上這口已經到第二日早。外皮烤得有點焦了,麥面做得嚼起來筋道。徐禎喜歡吃外皮,一嚼就嘎嘣脆響。
姜青禾覺得,吃鍋盔應該來碗羊肉湯的,尤其在冬日。熬一碗羊肉,裡頭有幾塊羊肉,一點羊雜碎,再把蔥花,配一塊扯好的鍋盔。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