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她只能靠著霍爾查翻譯,海桑雖然年輕,不足二十歲,但是織氆氌的手藝很不錯。
以前每年冬天,住在冬帳篷里時,阿拉瑪會教她織氆氌,雖然只是沒有染色的,這織好的氆氌在來年能裹住腰腹,擋住寒冷。
海桑告訴姜青禾,阿拉瑪在藏區還沒有逃到平西草原時,曾經領著氆氌差,給領主織氆氌的。
「額們會拿它來做曲巴、幫墊、鞋帽」海桑拉著老式木棱機,上羊毛線時跟姜青禾說。
姜青禾有過學藏語的基礎,能聽懂曲巴和幫墊的意思,曲巴是藏袍,幫墊是圍裙。
但是關於氆氌的種類,她就聽的雲裡霧裡,要霍爾查一個詞一個詞告訴她。
氆氌這種藏毛呢,並不是統稱叫氆氌,而是根據羊毛取用的不同,分成五個類別。
「最好的是協瑪氆氌,」海桑比劃著名,她把手放在自己的咽喉處,又伸手指指自己的後背,「從羊這兩處取的毛,織出來的氆氌是最好的,額沒有見過,但是阿拉瑪能摸得出來。」
還有的是提瑪布珠氆氌,這種是完全採取背部較為纖長的毛髮,再是卡夏氆氌、果日氆氌,以及現在姜青禾學織的,用著最差粗毛的青孜氆氌。
這些織出來的氆氌用途並不相同,像是最差的青孜氆氌,只能作為地上的毛毯或是門帘裡頭的內襯。要想賣給鎮上藏民的話,最差也得是果日氆氌,這種氆氌還只作為下地勞作時穿的,一般穿的藏袍是提瑪布珠氆氌做的。
如果不懂,胡亂售賣,人家會以為賣東西的人看不起他。
姜青禾趕緊記下,她腦子充斥著蒙藏兩語交換的聲音,手指不停地在寫。
自從她買下了鋪子後,不是就不管了,而是慎重思考後,賣喜事用品的不換,按照原來的布局。
但是另一邊的歇店,專門賣蒙藏兩族的東西,實在一點不正規,屬於蒙族看了不會進,藏族還要猶豫的。
她其實關於兩族民俗以及用品了解實在太少了,就像不知道氆氌分成那麼多類,她也分不清蒙古薩滿的剪紙含義。
她還不太明白酥油的好壞,氂牛的酥油和羊酥油是不同的,而且氂牛夏秋兩季產的,又跟冬季時的顏色不一樣。如果別人將差酥油混在好酥油里賣給她,她根本不會知道。
姜青禾更不太分得清,蒙藏兩族奶製品的區別,光是藏族的乾酪,就有甜酪干、酸酪干、白酪干和青酪乾等等,實在叫人眼花。
當然她大可以馬馬虎虎,別人給她送東西來,她覺得好就可以收,壓根不需要了解那麼多。
可是她要真的做好一個歇家,那這些都是必要的知識儲備,可以讓她拿到東西,就明白收不收,哪些賣得好收哪些,讓牧民們知道往哪裡去努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