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外,還有如陸合軒一般,四書五經死活進不去腦子,舉人都考不中,算數卻一點就通的人。
他們早早就從各地趕到京城,心情激盪的等待蒙養齋算學館的招生考試。
梅瑴成一舉晉四品,讓他們看到了腳下的一條通天大道。
弘晝在乾清宮寫數學題的時候,聽康熙帝念叨過具體數據,上一科會試一共七千四百九十人參考,這次是五千六百人,少了將近兩千人。
但取中人數只在一百名左右,五十六取一。
「這次沒來的舉子想必要後悔了。」康熙帝大筆一揮,傳旨下去,「此次會試取前三百名。」
積年等著補缺的都安排下去了,這批進士怕是很快就要被老四要去填缺。
他又拿起了四爺新送來的摺子,喃喃:「火耗歸公,養廉銀子?」
倒是不用朝廷另外籌錢。
「你們說說,這當官都是為了什麼啊?」康熙帝狀似無意的和倆孩子閒聊,「光宗耀祖,為民做主?」
弘曆毫不猶豫回答:「名傳千古,流芳百世。」
「小的時候是爹娘想要孩子能光宗耀祖吧?」弘晝認真思考,情景帶入:「這孩子發現自己學得還挺好,得了周圍人的稱讚,為了更多的稱讚和長輩口中的遠大前程努力讀書。這讀好了書,之後就是當官了。當就當了,很多人不會想自己當官是為了什麼吧?當了官,有了權勢,提攜族裡,人人奉承稱讚,這都是當官的好處,應該也是當官的目的之一。」
他沒提錢財,在康熙朝正經當官不收孝敬銀子,那真是窮得養活一家人都難。
當然是比尋常百姓強了好幾倍去,但官員的花銷也大啊。日常的筆墨銀子,幾身穿得出去的衣裳,同僚之間的宴請人情都是得花的。若是外任,還得加上師爺幕僚們的工資。
倆孩子一個志存高遠,一個務實,康熙帝自然是更喜歡弘曆的回答。
「弘晝說得很好,弘曆有此等志氣,皇瑪法為你高興。」康熙帝笑道:「只看眼前的,就只能當個微末小官。眼睛能看到百年千年之後,必能成朝中肱骨。」
他覺得弘晝的格局還是小了點,身為皇孫,就該壯志凌雲,豪情慷慨,敢和千古風流人物一較高下!
【肱骨也得先體面的活下去啊,康熙朝的官員難做啊!不貪,被親人埋怨同僚嗤笑排擠;貪了,頂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摘了。康師傅就很,知道官員不貪日子不好過,就對能做事的貪腐份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豈不是貪了就是賺了,不貪反而被人嘲笑?同樣都是有本事的官員,道德低底線低的,貪得盆滿缽滿春風得意,孝敬上司體恤下屬,人人稱讚;節操還在的,日子過得緊巴巴,一邊鄙夷一邊羨慕;真正為官清廉的,一家子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