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世民繼位之初在豳州大敗東突厥,就有周邊小國前來朝拜,這次徹底擊破東突厥,各國更是紛紛來投,甚至稱呼李世民為「天可汗」。
在杜構看來,眼下大唐已經足夠風光了。
李承乾卻搖搖頭:「那怎麼能一樣,人家收攏的國家都那麼厲害,來投靠我們的都是些歪瓜裂棗。」
杜構:「……」
宴席開始沒多久,頡利可汗站出來,殷切地表示要為天可汗獻舞。
李世民沒這個打算,但頡利可汗自己提出來也不會推辭。頡利可汗一個五大二粗的漢子,非常賣力地跳舞,興起之時還跪到李世民腳邊,雙手捧起他的靴子,低頭去嗅他的靴鼻。
李承乾移開了目光,就算他知道這是遊牧民族的最高禮儀,向統治者表達敬重之意,還是會覺得彆扭。幸好他現在只是小太子,而不是皇帝,否則被人捧著靴子聞還不能躲,想想怪尷尬的。
李世民不覺得尷尬,他現在非常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殿中氣氛被推到了高潮,李淵甚為激動,還親自下場彈了一曲琵琶。
之後頡利被安排到太僕寺居住,一應衣食住用都由大唐提供,他的妻子兒女也和他一起。
而李世民則發愁投降的東突厥怎麼安置。
第139章
李承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百無聊賴地聽大臣們吵架。
這已經是最近的常態了,為了安置突厥十萬俘虜,大臣們連日爭論不休,早朝仿佛變成了菜市場。李承乾從一開始看熱鬧到現在興致缺缺,也不過幾天時間而已。
大臣們的意見分為好幾種,其中又以魏徵和溫彥博吵得最為激烈。
溫彥博認為突厥既然歸順,大唐也不能棄之不要,應該把他們遷往內地,教他們農耕生存之道,再教導他們禮義道理,如此過上幾年,突厥人就會被同化,徹底變成大唐的子民。
魏徵則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突厥性格狡詐兇殘,不是可以輕易同化的。如果將他們留在內地,任由他們生存繁衍,數年之後,十萬人變成二十萬,二十萬變成四十萬,恐怕會稱為心腹大患。應該把他們趕回塞外。
溫彥博說漢朝就令匈奴內遷,不也一直相安無事嗎?
魏徵冷笑:「什麼叫相安無事?溫公莫非忘了五胡亂華之禍,這不就是戎狄內遷留下的禍根嗎?突厥與我大唐文化、語言都不通,你怎麼能肯定他們會融入大唐,而不是被排擠歧視,因此生出更多怨言和是非呢?」
溫彥博也來了脾氣:「那你就能保證他們去了塞外不會東山再起?屆時突厥捲土重來,你能擔得起責任嗎?」
魏徵梗著脖子回擊,溫彥博絲毫不讓,兩人吵得不可開交。還有其他人見縫插針表達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