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刺客的事,大理寺和刑部審了兩天,終於弄清楚來龍去脈,壞消息是這些人背後的確還有人,好消息是指使之人並非來自大唐內部。
東突厥滅亡後,很多人並不甘心。這也正常,隋朝後期亂成那樣,都有人想著復辟前朝,更何況東突厥一直強盛,頡利可汗也稱得上一代英主,原本一切都好好的,結果對上了千古一帝李世民,啪嘰——
被滅國了!
這真的很難接受。
於是他們集結了一群人,做了一些準備就來刺殺李世民了。幸運的是他們蹲守了幾個月,還真找到了個天賜良機,不幸的是李世民居然帶了槍,一根毛都沒被他們傷到。
……
李承乾得到消息鬆了口氣,不是大唐內部出了問題就好。
突厥那邊倒不怕,這回若不是李世民心血來潮跑去狩獵,他們也找不到機會接近,更不用說行刺了。
只是頡利可汗被嚇得不輕,聽到消息就立刻請旨進宮,向李世民請罪。
李世民沒有為難他,頡利可汗對此事並不知情,李世民還不至於拿他出氣。況且那些人既然敢來,就是並不在乎頡利可汗會不會被為難,罰他也無用。
他自覺只是做了該做的事,但突厥降臣和屬國使臣卻頗為感動,覺得李世民不負天可汗之名,果然大度寬容。
除此之外,糧種也賣出去了。
糧種不同於玻璃器皿和望遠鏡,這可是樁大生意!李世民派去的是朝中一位頗通外交之術、口才極佳的老臣。
自然不是勸使臣買糧種,事實上老臣剛提起這件事,使臣們就迫不及待地答應了。
有什麼好猶豫的?他們眼饞糧種這麼久,眼見要不到,小動作也不敢做(打不過,不敢作死),還以為只能眼巴巴看著了。沒想到大唐居然肯賣,那當然要抓住機會啦!
然後老臣就發揮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把價格談成了天文數字——使臣們帶來的錢只夠付定金的那種。
要知道使臣出使,帶來的錢財可不少!
最後使臣是帶著糧種和一屁股債喜滋滋離開的大唐,李世民也不怕肉包子打狗,如果屬國敢賴帳,他就親自討回來唄。
到時候整個國家的財產都是他的,應該就夠糧種錢了。
國庫即將有大筆銀錢到帳,接連幾天,朝堂上都充滿了快樂的氣息。李世民重賞了那位老臣,也沒漏下出主意的李承乾,和同樣功勞不小的杜構。
杜構第一次不以太子伴讀的身份,只以他自己在朝堂上有了姓名。
杜構自然驚喜,但也只高興了一會兒,就又埋頭讀書去了。
過了年,春闈也就近了,如今使臣的事也不用他管,杜構便一心為科舉做準備,最近日日讀書到深夜。
李承乾本來想要給杜構放假,許他暫時不用管東宮之事,但是杜構不答應,理由也很充分。
一則他是東宮伴讀,協助李承乾處理政務是他的責任,杜構不願意因自己的私事耽誤正事。且科舉並非只考書本知識,更關注考生的眼界和本事,跟著李承乾處理公務對杜構也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