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們不夠努力嗎?
是他們能力不行嗎?
不是!
他們中很多人文采勝過大家子弟,能力也完全不輸,可是行卷太難了,多少人汲汲營營多年,踩著自己的尊嚴卑躬屈膝,依舊換不來高高在上的貴人們一個眼神。
沒有錢,名聲也宣揚不出去。只能一次次名落孫山,看著不如自己的人靠著家族步步高升。
直到有了《長安文化報》,他們的日子才好過一點,如今聖上要改革科舉,他們恨不得彈冠相慶。
可是這大儒輕飄飄幾句話,不僅要剝奪他們的機會,還要高高在上地嘲諷他們,能忍才怪。
力挺科舉改革和撕那位大儒的稿件像雪花(暴雪)一樣向《長安文化報》飛來,民間議論的聲音也多了許多。百姓讀書的比例不比大家族高,可是他們基數大,一人一口唾沫都足夠把反對的人淹死。
輿論瞬間逆轉,反對派被噴得抬不起頭,那位大儒更是直接被撕得身敗名裂。
不過按照他的邏輯,不能怪人家人多勢眾,只怪他自己口才不夠好,不能以一敵眾舌戰群儒,努力鍛鍊口才才是正途。
一直在關注這件事的李世民和李承乾對視一眼,幸災樂禍的同時也有一點害怕,雖然對這個場面早有預料,但也沒想到這些文人這麼猛。
太兇殘啦!
李承乾心有戚戚:「經過此事,這些貴族子弟應該能低下頭看看腳下的百姓了吧?」
李世民:「或許吧。」
誰知道呢?
不論如何,這場風波以寒門學子大獲全勝告終,科舉改革順利施行,再也沒人提出異議。
一時間,因為科舉臨近而格外熱鬧的長安都安靜了很多,忙著行卷和參加各種文會宣揚名聲的學子全都開始悶頭讀書,長安的學習氣氛前所未有地濃郁。
也有不好的地方,往年科舉前一個月都是《長安文化報》的高光時刻,稿子質量高得嚇人,動不動就有爆款,今年就平庸很多。
不過李承乾並不在意,《長安文化報》的主編蕭瑀也是如此,《長安文化報》已經完成了它最初的使命,即便現在落幕也不遺憾,況且《長安文化報》未必沒有別的出路。
如此一個月過去,終於到了考試那天。
這是一場萬眾矚目的考試,或許歷史上第一次科舉都不如這次受關注,沒有親屬參加考試的百姓也來湊熱鬧,雖然他們並不能進到考場裡面,實際上根本看不到什麼。
人太多了,李承乾就沒有親自送蘇琛,他命人安排好車馬,然後把人送到皇宮門口,對杜荷叮囑:「好好看著蘇琛,別讓他被人衝撞了。」
是的,杜荷也在。他特意請假回來送蘇琛,並且接下了護衛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