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承乾根據吐蕃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意挑選的,還在系統里買了兩樣,雖然花了不少積分,但是李世民攻克吐蕃,李承乾得了一大筆積分獎勵,若能將這片地區治理起來,還會有源源不斷的積分進帳,這筆買賣很划算。
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今這片土地已經屬於大唐,作為大唐的皇帝,李承乾可容不得治下百姓過這種苦日子。
李世民在吐蕃待了幾個月,期間還抽出時間見了松贊干布一面,松贊干布不愧他的名聲和功績,即便已經成了階下囚,面對李世民也不卑不亢,對答更是極有水準,李世民對他頗有好感,這樣一個人才浪費了太可惜,合該為大唐所用才是!
李世民起了愛才之心,卻並不著急,松贊干布太驕傲,也太年輕了。年輕就容易衝動,想要他心甘情願為大唐所用,還得再磨一磨性子才是。
待一切步入正軌,李世民就將政務交給李承乾派來的官吏,自己扭頭帶兵攻打吐谷渾。
一整個冬天都提心弔膽的伏允可汗:「!!!」
他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逞那點口舌之利,誰知道唐皇真的會不遠數千里跑來打仗啊!
伏允可汗痛定思痛,決定主動出擊,在李世民大軍到達前,他直接舉白旗投降了。
所有人:「……」
伏允可汗絲毫不以為恥,連東突厥和吐蕃這種軍事強國在大唐火炮面前都沒有還手之力,吐谷渾就更沒希望了,與其垂死掙扎,還不如識時務一些,既能保全吐谷渾的百姓,自己也能在天可汗面前得些臉面,何樂而不為?
李世民對伏允的識時務很滿意,不僅沒有囚禁他,還給了他一個虛職,日後到了長安也能體體面面過日子。
有了這個例子在前,其他國家也該多思量思量。
正如李世民所料,其他國家都開始思考自己的路。到了這個地步,大家都明白李世民來者不善,他們肯定是逃不掉的,選擇只有兩個,戰或者不戰。
不戰就像吐谷渾那樣投降大唐,滅國後撈一個小官噹噹。當然了,以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心胸,只要他們有本事能立功,日後也可以升官晉爵,過人上人的好日子,比如阿史那社爾,原本是東突厥的貴族,東突厥被滅後在大唐為官,如今不僅是大唐名將,還娶了無上皇的女兒衡陽公主,日子過得風光極了。
他們若能去□□過這樣的日子也算不錯。
戰的話就像吐蕃,被打服後滅國,然後什麼也得不到。
這樣一想,似乎他們沒有選擇。
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有第三個選擇的,那就是提前投降。
是的,就是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