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以一種仰視神的角度打過去,竟帶著幾分崇敬神的味道。
那鏡頭愈拉愈近,愈拉愈近……近到能夠看到紅髮少女白皙的耳垂,以及鎖骨上的小痣。
卻在這時,猛地偏轉,映出了畫面中的另一個人的臉。
是工藤有希子的臉。
要不說她是天才女演員呢?
明明是兒子都成年了的歲數,歲月卻沒有在他的臉上留下一絲一毫的刻痕。
她看上去仍如同少女一般,那麼的青春四溢,看著紅髮少女,滿眼的遺憾與不甘。
代表著她內心活動的旁白,在此時響起——
【羅莎馬上就要結婚了,但作為她最好的朋友,我此時卻一點都不高興。】
【婚姻到底是什麼呢?我實在想不明白。】
【但當她摸著鼓起的小腹,一臉幸福的告訴我,說自己馬上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時,我發現自己無法真誠的祝福她。】
【我只是想,我好像再也沒有辦法,和羅莎一起喝啤酒喝到天亮了。】
【沒有羅莎的生活,馬上就要開始了。】
【而我卻還沒有做好準備。】
……
工藤新一看著那屏幕上展開的劇情,表情一瞬間有些微妙。
他習慣在做什麼事前,先要做些準備。
所以,在來這裡之前,他通過推特看過幾篇坎城電影節的評委發出來的影評。
《全篇沒有出現過一次正臉,卻是電影史上最美的女人》
《女導演與她的繆斯女神》
《羅莎與米婭,玫瑰與矢車菊》
《救贖不只有愛情一種形式》
《透過她眼睛》
《再見,我的夏天;你好,我的羅莎》
文字的表述,有文字的優勢,也有文字的局限性。
他光是看那幾篇影評,只覺得這些評委不愧是搞藝術的,說話就是讓人感覺既誇張又看不懂。
什麼雖然電影的結構和劇情上稍有遜色,但演員的演技卻讓整個電影升華了。
還有什麼,說該導演絕對有段難忘的感情,她的鏡頭充滿了充沛的感情,讓每一個透過她的鏡頭看向羅莎的人,都會無法避免的愛上羅莎……
老媽她可是和老爸一見鍾情,再見傾心,三見直接結婚生子一條龍啊!
但是。
這電影裡始終沒有露過臉的紅髮女人,很明顯就是以如月姐為原型的。
不去具體拍那張臉,或許老媽就是找不到一個完全演出那人的演員。
或許是作為藝術家的一些小小的偏執,在找不到足以演出自己心中那人的演員時,乾脆就選擇了不讓她的臉出現。
不是不能理解。
還有那個空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