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郊不由得嘆氣。他抬頭詢問殷誦道:「當年,你將東魯與北崇的賀書送來我面前,其實已經清楚,南都會一反到底吧?」
殷誦坦然承認。然後他安慰父親道:「不過,總還是同父親一般,帶著一絲希望,希望南伯侯莫要與大勢逆行。」
「你要如何做?」殷郊不會以為,殷誦帶來這份奏摺,是為了叫他這個父親明白自己看錯了南伯侯一家。
殷誦起身後退一步,向父親行禮。殷誦請求道:「孩兒要親自領兵出征南都。」
「南伯侯不是蠢笨之輩。他如今高舉反旗,絕不是為謀逆吞下整個大商。依孩兒判斷,鄂氏是想從大商的版圖脫離出去,自立為王。」
「父親與孩兒皆是成湯後人,絕不能讓大商在你我手中分裂出去一分一毫。」
殷郊也知道,一旦讓南都帶著南方二百諸侯分裂出去,大商立刻會陷入昔日到處是戰火的紛爭狀況中去。
太子殿下點點頭,同意了這樁事。
殷誦沒有立即成行。他直等到秋收結束,才帶領十萬兵馬,浩浩蕩蕩地往南都而去。
約莫紂王孝期最後一年開春,殷誦先與東魯派來的一支五萬人兵馬匯合,而後西岐與北崇分別派來五萬與八萬兵馬,匯入殷誦的大軍。於是,等到他將大軍開到三山關時,已經是接近三十萬的大型軍隊。
鄧嬋玉接了朝歌來的情報,只知道王孫殷誦帶了十萬兵馬,要親征南都。鄧嬋玉差點因為這點信息差,誤會城門之下來的三十萬軍馬是從別處來的亂軍。
鄧嬋玉狠狠地嚇了一跳。虧得手下張山、洪錦、孔宣等將領及時提醒,鄧嬋玉才醒悟過來,這就是朝歌來的人馬。
兩相對接,鄧嬋玉不敢怠慢,穿戴齊整,開啟關門,將王孫大軍迎入關內。
殷誦這趟出來,實則對付南都鄂氏的叛逆是次要的,真正的目的是將自己身後的力量拉扯出來,當著整個大商的面亮一亮。
前年,他前往三仙島,微子那個老東西竟然拿他私生子的身份,刁難他親愛的父親。這筆帳殷郊始終記在心頭,且時刻警惕著,決不允許有人再在他的出生上做文章,阻礙他登上商王的寶座。
東魯姜氏是殷誦的祖母娘家,北域崇氏與殷誦亦是交好。剛剛當上北伯侯的崇應鸞將殷誦視如親生的孫子,愛護之情不比東伯侯差上幾分。
這兩邊派來的兵馬,都是殷誦特意寫了信函送到兩位伯侯手上,請來撐場面的。
只有西岐,是不請自來。
殷誦一點都不樂意去設想,這來自周地的五萬兵馬是武王姬發,亦或四公子為他調來的。
殷誦且不管西岐這邊的兵馬怎麼來的。反正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