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馮管家見計成的目光往電燈上多看了幾眼,便體貼地解釋道,「計先生,那無火卻發光的東西,叫做電燈。」
「電……燈?」
「是的。」馮管家笑著點頭,「如果要解釋其中原理,一時半會兒很難解釋地清楚,因為其中的原理,在明朝時並未被提出。」
計成看著安靜亮著的電燈,「沒有明火,倒是大大減少了失火的可能。」
*
中國古代建築大都是木作,而木頭的特性就註定了它怕火怕腐也怕蟲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代的勞動人民想了很多的辦法。
比如在木製結構中摻入磚石與泥土,使房屋牆壁成為混合型結構;又比如在木材表面塗上不易著火的石灰泥等防火塗料;再比如設立防火牆,防火牆又大致分為了兩種,第一種是在一排排的房屋中空出一間,在其內部填土,萬一發生火災,燒到填土的房間後便無法再次向旁邊蔓延。第二種便是讓房屋兩側的山牆高出屋面,比如徽派建築中的馬頭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且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
除了在建築本身做好防火之外,古代人還重視人力在防火中的作用,如今經常在電視劇內看到的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更夫,可以理解為古代的防火員。除此之外,還會在城鎮內設置專門的防火樓,防火樓比普通的民居要高很多,為的便是能夠及時發現著火的地方,儘快通知百姓避難。而現代大家所熟知的消防員,其實古代也有,只是不同朝代稱呼不同,他們所使用的滅火裝置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更替。
不過,為了防火,古代人也會需求一些比較迷信的做法,比如藻井,再比如脊獸,起初都有防火的意義。而在書籍比較多的藏書樓等敵方,還有另一種迷信的防火做法,那就是在裡面放置避火圖。
而避火圖,俗稱……春宮圖。
古人認為將避火圖貼在房屋的大樑上,火神就會因為害羞而退避三舍。
程安茉了解到這一點到時候,瞬間就聯想起了給灶王爺的糖瓜,據說是為了用糖粘住灶王爺的嘴,避免灶王爺上天后說壞話。
民間的習俗傳說,了解之後,總覺得有些可愛。
*
面對計成的感慨,馮管家笑著道,「雖然用的是電,但若是不小心,電也是會引起火災的。」
聽到這話後,計成仔細地打量著宮燈內的電燈泡,只是盯得時間久了,眼睛難免難受,他忍不住伸出手想去碰一碰那電燈,被馮管家眼疾手快地攔住了。
「但我看這所謂的電燈,沒有絲毫火星蹦出,又如何能起火呢?」想了想,計成道,「莫非,是仙火?」
「不是不是。」程安茉聽得有些好笑,可一時間卻也沒法和計成解釋清楚到底為什麼這沒有一點兒火焰的電燈,也有可能會引起火災,因為裡面涉及到底很多常識,計成這位從明朝來的造園師,都不知道。
見程安茉幾人阻止他觸摸電燈,他便又將目光落在了一旁的立柱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