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往日裡機靈活潑,此刻卻多了幾分靦腆,抓了抓衣角,老實道,「幼時家境寬裕,讀過幾年,只是後來老父過世,家中長兄繼承家業……」
曹德立刻秒懂,同情地看了對方一眼。
一般人家都是長子繼承家中大半家產,而幼子若是與其兄關係不善,很可能會在老父老母過世後,就被掃地出門。很顯然張茂在老父過世後,就沒分到多少家業,若不然也不需跟著他哥後頭打仗。
曹德沒多問對方家事,而是問起讀了哪些書。
「《禮記》與《孟子》都讀過,只是《易經》與《春秋》卻沒看完……」張茂心裡忐忑,不知小郎君是否看得上自己。他讀的書不算多,與軍中的幾位先生更是無法比,若不然也不會只是當個守門的,而是為主公出謀劃策了。
軍中的小將與幾位先生都不願去小郎君處謀事,但張茂不同,他雖讀了幾本書,但並不精通,更別提著辭賦文章,而身板也比不上尋常將士魁梧,每次戰場上衝鋒陷陣時都兩股戰戰。
對他而言,若是能去小郎君那裡謀事,那就是頂好的前程,誰不知小郎君待人一向大方。
曹德聽他說已經讀過《禮記》和《孟子》了,心中大喜,一般學童啟蒙也不過是讀《倉頡篇》、《急就篇》等,其中這《急就篇》與三字經有些類似,講述了各種名物,既有姓氏人名也有臣民器物,甚至連藥品官職都包含在內,這書不僅可以用來教學童識字,還可以傳布知識。
而學童在經這兩本啟蒙後,才會讀《孝經》、《論語》,至於《禮記》和《孟子》就更高深些。而如今降卒營里從大人到小孩,幾乎都是文盲,所以曹德建學校,差不多也就小學水平,張茂這水平就剛好適用,不過還是要先考證一下對方水準。
曹德沉吟片刻,選了《孟子》中的一篇來考察,「『善與人同』,何解?」
張茂眼裡訝異,沒想到小郎君竟已讀過《孟子》,這倒是與主公不同……沒敢多想,他連忙答道,「此乃孟子言,出自《公孫丑》篇,當取諸人以為善……」
曹德所選這篇是孟子勸人為善,以子路、禹、舜為例,講述了兩個層次的善,一個是對人為善,另一個則是以善服人。張茂既讀過這篇,不過稍作思索便即刻答出。
曹德聽了也滿意,能將其中的典故大義都講清,可見確實讀過幾本書,用來給孩童們啟蒙足夠了,這趟不算白跑,好歹找出了一個教書夫子。
「行,等我去與兄長稟報一聲,你便去我那兒。」
張茂高高興興地應下,然後又聽到小郎君唉聲嘆氣。
只是才一個夫子哪裡夠啊,他至少要建十個學校,甚至可能還不止。
張茂猶豫片刻,還是大膽開口道,「小郎君,若是要找讀書人,不若去兗州邊氏、陳氏張氏等大族……」
曹德眼睛一亮,瞬間找到了新方向。
他之前就怎麼沒想到呢,普通人家讀書不易,但是對於那些大家族,卻是會有族學,族中子弟都可讀書寫字。
只是要想請這些大族子弟來教降卒子弟讀書只怕不易,但曹德卻不會輕易放棄。
等與親哥稟報一聲,就帶著張茂去降卒營,先是給他安排了一個住所,獨門獨戶的小院。
「你暫且在這兒住下,一日三餐可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