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之後,他就從考籃里拿出兩個雞蛋,給自己剝了,不慌不忙地吃完,再拿起水囊喝了兩口水,才收拾好這些東西放置一邊去。
等考差終於來到他們這一排,秦朝寧接過了自己的考題和答卷,就開始全神貫注於答題這件事上面。
他先把答卷先放置考案旁的竹簍里,以免不小心弄髒了。然後,他把草稿用紙鋪開後,再把考題打開。
考題紙只有一張宣紙,所有題目都在上面。
院試第一天,考題共五道。
題目一:八股文[1]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題目二:命題詩賦一道。
題目三:策論,[2]「先立德,後為政」。
題目四:雜文,誥書於判書二選一。
題目五:帖經和墨義各十道。
把大的題目過了一遍後,秦朝寧心裡有了初步的想法。
題目一,[3]出自《中庸》的《子路問強》篇。原文是剛直好勇的子路問孔聖人,什麼真正的強大?然後孔聖人通過北方的強大和南方的強大的差異,表達自己對於中庸,不偏不倚才是真的強大的看法。
在腦海里過了一遍原文後,秦朝寧下意識想到的是[4]「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這是《論語》中孔聖人表達自己對於中庸之道的推崇。
在孔聖人的觀點裡,中庸之道已經是最高級的品德了!
他的手挪了挪硯台,頓了頓後,決定拿此句破題。
文章開篇先把中庸之道夸一遍,接著引入中庸之道能夠帶來的好處,然後舉例聖人言和典故論證觀點,末尾再重新點明自己對於孔聖人的認可,對於中庸之道的認可。
待瀏覽到題目二,秦朝寧認出該命題是出自《尚書》的。
他把小題看完,就把它先放到一邊去。
題目三,是源自《大學》原文的考題。
[5]它的全書通篇內容主要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強調的是立德、立志、立人,貫穿終身。
而「先立德,後為政」,其中意思如表面字義,圍官者有德,才能提高治理的政治水平。
先有德行,才有很好的政治治理能力。
在這裡,[6]《論語》的《子路》篇中,有表達過同類的觀點。「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兩相對比,秦朝寧決定從為官直立德、守德、律德著手,來展開寫這篇策論。
定好了文章主旨,他就繼續往下看。
題目四,他選擇寫判詞。
判詞這個,由於被張山長和梁夫子逮著寫過不少,相對誥書而言更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