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之貫那邊,則是過了正月,等崇仁坊那片區再無熙熙攘攘拜年走動的人,他才悄悄上的門。
劉旭劉閣老對於秦朝寧對上一次查帳里幫了大忙很是滿意,便讓他在京城裡的日子裡可多來府上走動。
秦朝寧聽懂了閣老大人這是想坐實他們座師和門生的關係,便沒半分矯情和猶豫,爽朗地應下。
他這般利落反應,讓劉閣老和劉閣老的大兒子都發自內心挺欣賞的。
他們覺得秦朝寧沒像別人那般思前想後,還顧慮和他們劉家往來會不會就和楊首輔他們對上,對自己前程不利等等,此子身上的幾分澄澈,讓他們很心喜。
於是,劉閣老和劉翰林當場都對秦朝寧的學問指點了一番。
見狀,秦朝寧欣然受教,把劉府的善意坦然接下。
韋之貫那邊則是,對秦朝寧又上門來,實在沒轍,只得留他在府上吃了個便飯。
韋之貫自己,這個年過得堪稱孤家寡人。
他遠在揚州的妻兒沒一個人給他寄來些許音信的。他托人給那邊送過去的年禮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收下。
這使得他過年期間也沒心思接待任何人的拜年,附近的官員們都已經傳出了韋之貫韋大人性子古怪,性情孤僻這種言論了。
秦朝寧是在府里陪了韋之貫大半天,又被他考較了幾輪,才離開的韋府。
待到了正月二十,國子監重新開學。
秦朝寧便如往常那般繼續全身心地投入進學業里。
秦朝陽見他回去上學了,便把茶語重新開業起來。
茶語的流水,是他們日常生活用度的銀子來源。兼之,他們兄弟倆花得不多,因此攢下的銀兩還不少。
他自己就也回到了衙門報到,開始了新一年的捕頭很能吃苦耐勞的日子。
其實,在順天府府衙里,他年紀算是最小的。哪怕他是正經的武舉人,對他不服氣的人依舊大有人在。
秦朝陽沒法子,便努力把事事做好,覺得自己要最起碼對得起衙門一年發的四十八兩俸祿。
在別人摸魚的時候,他辛勤跑外勤;在別人搪塞活時,他來之不拒;在別人邀功時,他還在干苦力活……這使得他被衙役們悄悄起了個「吃苦耐勞秦捕頭」,帶貶義的暱稱。
秦朝陽沒把這些事放心上。
他覺得,在順天府當捕頭的日子,還沒他和白雲觀師傅們外出找材料時跌摸打滾來得苦。
他想在順天府,在京城混熟了後,給白雲觀的師弟們看看有沒有適合他們來混的行當。
所以,他很坦坦蕩蕩地和那些衙役們往來。
伴隨著秦朝陽做事負責還有幾分機智,日久見人心下,漸漸地,他倒也和不少人建立了情誼,連順天府尹都記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