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倉促,返回祖籍之地再回來京城遠遠不夠,無謂增添苦惱。
因為陸傑修高中了探花郎, 陸府那邊再次大擺筵席。
陸傑修的高中,對於整個陸氏家族來說, 意味著後繼有人,他們家族一代代延續的擔子, 在傑字輩有人能夠挑得起來。
這是陸家家族裡的大喜事,所以比之對上一次,宴席更隆重了。
這一次,他們同樣給秦家下了帖子。
秦家一家子開開心心地收下帖子,沒多想什麼,徑直告訴來送帖的管事,他們一家會準時到貴府上。
這之後,秦家在家裡,一家子也好好慶賀了一番。
他們覺得倘若邀請韋大人、陸父陸母、劉閣老他們,反而會使他們為難。
一是沒得讓別人紓尊降貴,二是免得給他們招惹是非。
所以他們還是自己一家五口,加上府上老楊叔他們做了兩桌席面,簡單地慶祝了秦朝寧高中一事。
隨後的次日,就是秦朝寧自己再次拎著禮品,逐一往韋府、劉府、國子監博士的府上跑了一趟。
韋府里,韋之貫叮囑秦朝寧,日後即使無需再考科舉了,也切莫懈怠了學問。
聞言,秦朝寧乖順應下。
韋之貫看著眼前這個自己算是看著他長大的學生,他抬手摸了摸他的腦袋,語重心長道,「朝堂上的路,萬事需謹慎有加,內有鋒芒,外而不秀。」
「學生謹遵先生教誨。」秦朝寧行作揖禮,認認真真地應道。
而韋之貫看著他的發頂,想了想他僅有十三歲,心裡對於他是否能夠適應朝堂上的爾虞我詐,著實沒底。
他前不久可是聽說,新科一甲三人的殿試答卷在翰林院可是傳閱了一遍。因著曹尚書的緣故,他自己在外廷也看到了那幾篇文章。
那樣的文章,乍眼一看確實會覺得異想天開,字裡行間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但是,待他們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完後,像秦朝寧文章中對於海外外循環以及國內經濟內循環的理論,又會衝擊著他們,讓他們覺得存在可行性。
只是,哪怕新一代的人如朝陽般燦爛熱烈,也沒人想做被前浪拍翻的後浪。
他覺得秦朝寧在踏入朝堂後,大概率會吃些苦頭。
於是,他又撿了些從忍耐到爆發的歷史人物紀事給這個學生講了講。
順境時如何,逆境又如何,韋之貫如老長輩一般絮絮叨叨了許久。
而劉府那邊,劉旭就直白很多。
他用大白話告訴秦朝寧,趁著這幾日還沒去報到,在家裡就好好想想,後續在翰林院要怎麼度過艱難的三年吧!
新科的一甲進士,二甲進士接下來都會進入到翰林院,經歷為期三年的任職。
等到下一次會試,這些一甲、二甲進士才會進行散館考核,決定他們的未來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