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時隔了數十年,面對周邊小國的國力已經與多年前不同, 當年的朝貢制度卻未改分毫。
歷史上乞討宣國憐憫與保護的小國,如今日益狼子野心。
這一次,他們聯合起來上書,表達己國多年未曾來宣國朝貢,不若就今年中秋前就來瞻仰宣國的大國風範。
看上去像是詢問,實質上是通知。那些人會在中秋前就來。
聽罷,在場所有翰林院的官員都沉默了。
那些時不時就壓境騷擾、搶奪、殺人的異族,瞻仰個屁的風範。這明目張胆的算計,都快溢於眼前了。
詭計多端的賊人,來者不善!
掃了底下眾人一眼,楊首輔和其餘閣老們繼續告訴他們,現在朝堂上要集思廣益,他們這些翰林明日就交上一份解決法子的策論上來。
之所以讓所有翰林參與進來,也是聖上和閣老們都存了心思鍛鍊他們,考較他們。
翰林院的所有青衫官員無一不是每一屆會試最優秀的幾人,外面還時常戲稱他們「小儲相」。這些人,無論日後去了六部中的哪個,遲早都要處理朝政相關的各種事務的。
聽明白了各位閣老的話後,眾人皆行禮領命。
待眾人解散後,各個號房的翰林三三兩兩湊在一起往回走。
秦朝寧動作有些慢,看了一眼眾閣老的樣子,才轉過身的。隨即,他隔空和遠處的楊樂、陸傑修的視線對上,又很迅速地互相都悄然地移開了目光。
等秦朝寧回到了戊字號房,眾位同僚互相已經在聊朝貢的事。
「扶桑、琉球、安南、蘇祿、土司、南掌、高麗、百濟、新羅……這一窩蜂地結伴而來,定是藏奸。」
「問題還是他們這樣來一趟,我國拒了又怕變成了示弱。而若是接受他們前來,則怕他們對京城造成威脅。」
「那些使臣來一趟,怕是費我朝銀子得很!」
……
「我看是不僅僅是對京城產生威脅,倘若讓他們覺得我朝羸弱,在邊境恐是更加肆無忌憚。萬一聯合開戰,那將會使得我朝百姓如何生靈塗炭!」
在他們看到秦朝寧回來了,便順口問他,「秦修撰你呢?可有什麼想法?」
聞言,秦朝寧提醒道,「不若咱們先搜集歷代朝貢的資料,再做打算?」
他們說的都有幾分道理。不過,若有數據和慣例在,再做計劃,最起碼有依據支撐。
戊字號房的幾人一聽,頓覺很有道理。
而且,他們戊字號房不正是修史的麼?修的還是修弘明年間太祖的朝政國史!妥妥的近水樓台,還不用去文淵閣借閱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