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百姓們的感受是最真實的。
開海禁一事的好處他們想像不到,但是單單港口建設這裡,他們無論是去扛沙包做苦力,還是去擺攤賣煎餅,總有一個機會能夠憑自己的雙手掙到錢。
在半年後,兩地的港口都成功建完,分別由兩邊的府衙把此事上奏朝廷。
與此同時,秦朝寧也給京中送去自己的奏摺,請朝廷批覆船引,批覆關稅諸項條例,批覆開海禁一事具體吉日。
他還在奏摺里,誠摯邀請天子與內閣閣老們南下,參與開海禁的開幕儀式。
之所以特意寫上這個邀請,起因是近日劉旭與他的書信往來裡面提及的,幾個皇子與文武百官開始有所往來。
朝堂的局面愈發複雜,不想站隊的和想提前站隊的,都大有人在,使得外廷內廷都烏煙瘴氣。
在秦朝寧看來,歷帝正值壯年,身體亦無明顯的健康的問題,後宮以及皇子們的步伐實屬急進了。
為了宣國的未來,他希望歷帝和眾官吏之首的大臣們可以趁此機會南下一趟,參與進來開海禁一事,把目光都看遠一些。
至於皇子們、後宮、東廠這些,目前其實都不成氣候。
直白點看,他們本質上還是得看歷帝如何決策。歷帝當下才是關係到整個國家未來走向的人。
而京中朝堂上,針對來自南州與閩州呈上來的奏摺,在劉旭與內閣的商議下,結合翰林院多位翰林,六部多位官吏的意見集合,修改出了三版開海禁與關稅條約的詳細文本,才遞交給司禮監。
歷帝看過後,他在朝會上又讓文武百官展開討論,並且還讓幾位皇子也講講自己的看法。
不過,後面的這些人能夠給出來的有用信息已經不多。
秦朝寧與劉旭他們,稱得上是事無巨細地把能夠想像到的細節與條例都添加上了的。
因此,朝堂上爭論得最激烈的是,歷帝該不該南下,能不能南下。
有御史站出來彈劾秦朝寧居心不良,天子哪能離開京城,倘若南下遇到不測之事,豈不是國之根本動搖?更何況,天下南巡,勢必會勞民傷財!
也有人是站出來支持天子南下的,他們覺得這幾年國泰民安,開海禁一事是大事,天下趁此事南巡,是走進民生,了解真實的百姓過什麼日子的機會。
還有的人渾水摸魚,藉機提出立儲一事。
江山穩固離不開明確的繼承人是誰,要是朝堂有太子坐鎮,那麼歷帝南下一事,他們這些臣子反對的聲音也會少些。
看著底下鬧哄哄的臣子們,歷帝面不改色,只是說會讓欽天鑒那邊在測算開海禁的吉日的同時,幫忙測算南巡吉凶。
聞言,底下的文武百官們:「……」
那還不是由您說了算的意思麼,合著他們說的話都是白說了。
朝會散了後,歷帝單獨把劉旭、曹明洋、周知臨、晉鵬等人喊了過去乾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