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拉著他一起商議北方旱情一事, 像是十分熟稔的同僚一般。
劉旭把翰林院的眾人整理出來的歷年旱災救治經驗紙張傳給他們看,對他們提出自己的擔憂, 「這些旱情救治經驗,本官覺得其中欠缺的考量太多, 各位閣老好好看看,不妨給些好意見。」
曹明洋把底下官吏給他整理的哪些植物根莖無毒可食用的資料拿了出來,「這是本官手下一名五品官員盧忠賢在民間老百姓們之中搜集回來的信息,首輔大人可略微參詳。」
聞言, 劉旭把那沓紙張接過。
他翻得很快, 一目十行看過後就問曹明洋,「曹大人可有找太醫院那邊核實這些植物都是無毒的?」
「已讓太醫院的院史、左院判和右院判等人核查過,可食用。」曹明洋應道。
「好, 這些都整理到救災手冊中。」劉旭吩咐道。
他對於曹明洋底下那些人多少知點情。這個盧忠賢便是個心眼子多的。
不過,這種時候了, 法子有用就行。
他還不至於容不下撈點功勞的這點小事。
韋之貫適時問道, 「不知秦朝寧大人那邊可有交什麼資料上來?」
以他對秦朝寧的了解,他覺得自己的學生定會有好的法子的。
然而,他的話音一落, 內閣的幾人包括劉旭都頓了頓。
他們突然想起來……秦朝寧竟然還未上交救災策論。
「韋大人,秦大人和您有些淵源, 不如您去找他問問啥情況?」有閣老對韋之貫提道。
好催催那小子!
韋之貫一回來就入閣,還是歷帝未與內閣幾人商議直接欽定的。
這讓他們心裡摸不准韋之貫現在是不是聖恩正盛, 便連稱呼都用「您」。大家都熬到內閣了,又不是不經世事的蠢驢,那點眼色都有。
而韋之貫和秦朝寧的師生情誼,在京城裡,不少有資歷的官員都是有所耳聞的。
當年秦朝寧高中狀元後,依舊毫不忌諱時常往韋府跑,那時候可是惹得不少人唏噓。
所以,他們這會兒開這個口,並未覺得有何不妥。
劉旭聞言,亦覺可以讓韋之貫走一趟。
他拍板道,「那就勞煩韋大人走一趟吧,順便看看那些翰林們可還有別的建議不,一併交上來吧。」
聽罷,韋之貫起身,「下官領命。」
他剛走出內閣,迎面而來的內侍就喊住了他。
「韋大人,韋大人留步」,內侍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語氣恭敬中帶著諂媚,「陛下召見韋大人去乾明殿。」
「那便有勞公公帶路了」,韋之貫淡淡應道。
哪怕他態度冷淡,該內侍對於他這樣也沒有半點不滿,一邊帶路一邊討好地給他提了提殿下似乎有煩惱,心情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