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要除去曹明洋的刀,他想不想,都得當。
而秦朝寧,作為歷帝選給繼位者的人,他得給自己的學生當磨刀石。
幾刻鐘後,內侍把韋之貫帶離了乾明殿。
隨後,歷帝擺駕去了後宮皇貴妃那裡,陪她、大皇子、五公主吃了一頓「家宴」。
接近傍晚時分,韋之貫才在翰林院的乙字號房見到了秦朝寧。
兩個人時隔多年再見,眼眶都微熱。
「朝寧見過先生!」秦朝寧屈膝跪下,行大禮。
韋之貫把他扶起,聲音哽咽道,「好,好,好。」
兩人停留片刻,打量過對方這幾年沒受大罪,才放下心來,一同走進乙字號房的偏室,互相就著一壺茶,把這幾年的事情都談了一談。
待到了差不多要放衙了,韋之貫這時候才把來意和秦朝寧轉達,讓他看看有何適用北方救災以及災後規劃的建議,提上一提。
「不經意地過了幾年,朝寧你都過了弱冠了。」韋之貫談完正事後放下茶杯,問秦朝寧道,「不知朝寧你可行了加冠禮沒?取字是?」
聞言,秦朝寧呆愣了一剎那。
……他沒,甚至他大哥也沒。
他們一家子平頭老百姓出身,哪裡有這些習俗延續。秦朝寧回憶了一下,確認連他老爹、有福叔這些都是沒有加冠取字的。
韋之貫見他這般神色,心中便是瞭然。
「為師選個黃道吉日,為你行加冠禮如何?」他慈祥地看著秦朝寧說道。
「學生,謝過恩師!」秦朝寧應下。
次日,秦朝寧就把自己的策論交到了內閣的手裡。
他提出了遷移部分百姓的必要性,保水抗旱的必要性,推廣沙地種植紅薯的必要性,興水利以及地窖儲水的必要性……
大災已經既定事實,讓災民活下來是重中之重。
前期無需運送任何賑災銀兩,運過去的要以粗糧,非細糧,要以藥材等為主。而運送人員則需挑選強壯的兵卒,這些人會成為北方的災後重建的強有力保障之一。
他還著重點明了,粗糧內摻雜米糠,保量不保質,確保每個災民都能填飽幾分肚皮。
內閣那邊把他的策論中的一些要點,結合收集回來的其他資料,整理成奏摺,當天就呈上了歷帝的案桌。
緊接著,戶部、兵部、工部等多方協作,朝廷的賑災大軍於五月初八就啟程前往幽州、并州。
在災民遷移一事上,青州、冀州雖同屬北方,未被災情影響,但是由於京城所屬冀州境內,朝廷最終決定把遷移災民的目的地定為青州。
眼下,無論是賑災,還是遷移災民,所需耗費的真金白銀,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幾乎掏空國庫。
所以,朝堂上,歷帝接連多日都未見好臉色。
他的心情不爽利,就開始責問劉旭要整頓百官的結果。
這麼一番猛烈操作下來,朝堂上人人自危,三天兩頭就有官員被彈劾革職抄家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