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檢查確認無差錯的紅卷,由考差與內侍一同搬去內簾官們所在的考署內廳。這才到了閱卷的環節。
秦朝寧、幾位副主考官、二十名內簾官這時候已經分別在幾張長案桌側依序就座。
從考署外廳搬運過來的紅卷,會先由內簾官們初閱初評, 他們打分過後, 再傳遞到幾位副主考官們手裡。
其中,這些紅卷中倘若有答得十分優秀的考卷,則由外簾官在紅卷卷面空白處寫上薦語, 等到了副主考官們手裡的時候,他們就會著重審閱這些考卷。
若是副主考官們亦對該答卷同樣十分欣賞與看好, 則也需要在空白處寫上他們的薦語。隨後, 這些有雙重薦語的答案,就會被呈送到秦朝寧面前,由他這位主考官定奪名次。
本場秋闈, 應試學子共六千三百二十一人,整個考署忙碌到二更天, 也不過是處理了三分之一。
這還是因為是第一場鄉試,眾人的精力好, 才這般高效。
深夜時分,秦朝寧讓眾人喝過公廚送來的羹湯後,在內侍們與五軍營兵卒的護送下,前往考署後方的大通鋪歇息。
而那些未處理的答卷,則會在東廠內侍、五軍營將士、順天府考差三方的見證下入箱封存,貼上封條。
待到翌日白天,再拆封,繼續彌封、謄寫、評閱等。
後面幾日的鄉試,流程與第一場的相差無幾。整個貢院內,所有事情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偶發有幾名學子身子不適這種,也有考差、內侍帶著貢院指定的大夫在考場內該學子的號房就診。
最後,這些學子是否選擇堅持應試,還是提前離場,皆有考差、內侍協助與監察。
等鄉試結束後,京城貢院的許多事情傳遍了整個冀州。
無他,考題實在是太難了!!
但是,考場環境與各種對考生的安排又太有朝廷對老百姓的關愛!!真是……讓人既愛又恨。
這些考題還被學子們拿來與冀州考場的考題做對比,又和以往的鄉試試題對比。
一對比,學子們就知道問題點出在哪裡了!
秦大人注重實事與實務!!
他們敢說,本次鄉試排名靠前的那些舉子們,要麼是讀書破萬卷的世家子弟或者官家子弟,要麼是行過萬里路閱人無數經歷沉澱過的。
只有那些世家與官家才能提供那般豐富的藏書供子嗣後代學習,知識一代傳一代。
也只有那些有著厚重的切身經歷的人,才能眼裡心裡有著天下事,百姓事。
而其他平平無奇,鑿實中規中矩一步一個腳印讀書的那些學子,在這次京城考場的秋闈中,確實難以交出一份有深度有實用性見解的文章。
本場鄉試又怎麼會有好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