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獻的「祥瑞」,則探出頭來,左右四顧,興致勃勃,打量著皇宮、金鑾殿。
等進了殿,金鑾殿的御座之上,卻空空如也。
座旁有一架紗制屏風,屏風後有一美人榻,隱約可見一個婀娜身影,雲鬢花顏,綺羅珠飾。宮人正服侍左右,小心地為她遞著瓜果。
此情此景,方才還忍耐的百官,再也忍不住了。
魏首輔花白鬍子,脾氣卻最火爆,率先質問屏風後的美人:「御座之旁,豈容婦人設屏而臥?娘娘,請退回後宮,請陛下前來早朝!」
美人吃著瓜果,卻笑,聲音柔潤纏綿,像春日裡的花蜜:「閣老何必動怒?陛下昨日上了朝,就說頭疼。今日當然又參道禮佛去了。現在哪座道觀、佛寺,本宮也不知曉。臨行前,他交代了本宮,來為群臣解惑答疑,陳說種種聖意。如果本宮退回後帷,誰來為陛下傳達聖意呢?」
語罷,也不待臣僚再開口,就問一旁的太監們:「諸位內官,前來奉獻祥瑞的奇人們,可都在這裡了?」
前端時間,皇帝令自己親近的宦官尋訪天下,覓神仙傳說、祥瑞奇蹟。於是,或主動上門,或「被動」找到,四海方士俱呈祥瑞而來,齊聚京城。
不同於群臣的臉色各異,為首的大太監對這位美人兒卻恭恭敬敬:「娘娘,所有切實有祥瑞獻上的奇人,都在這裡了。」
「娘娘」便好奇地將這起方士一一打量。
只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僧有道。
有鬍鬚垂地的白頭翁,也有貌似五六歲的童子。
有英俊瀟灑的青年,也有嫵媚鮮妍的女郎。
最矚目的,是站在方士隊伍最前面的幾人。
這幾人明顯分成了四派。
第一派,穿著暴露,舉止放誕。大庭廣眾之下,寒冬臘月之中,女子臉色蒼白,眼圈濃黑,一頭花花綠綠的發,穿肚兜樣式的小衣,短到腿根的褲子,竟然和同樣露胳膊露腿的情郎,在金鑾殿上吞雲吐霧,神情享受。
一方面羞得朝臣們眼睛不敢往他們身上放,一方面,那煙霧的獨有臭氣,又熏得人心生厭惡。
第二派,一身左右顛倒的道袍,長相似男若女,左手牽著三頭惡犬,右手牽著二尾貓,肩上還立著一隻鳥,任由狗吠貓叫擾亂朝堂。
第三派,貌似是僧侶,但留著長發,配著珠玉,金線織就的袈裟下,還有一身與中原不同的繁複華服。神情十分倨傲,昂頭,鼻孔出氣,眼睛滴溜溜地在御座上打轉。身邊幾個僕人打扮的,在朝堂之上,正為其烘手捶腿。
第四派,落後上面三派人一步,男女人數各一半,穿著打扮入鄉隨俗,是大夏尋常的富家公子、小姐裝扮,一點兒也不出奇。站在那,除卻好奇地多看了幾眼金鑾殿外,只垂手而立,規規矩矩。
其餘人,顯然附首這四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