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們名義收佃戶七成的租子,實際上能到八成。
現在,只要有佃戶求他們,他們就給對方的租子減到三成。」
「巡邏田莊,糟踐婦女、馬踏老弱的楊公子,現在對每一個女子都謙恭得像條狗。
時常折磨丫鬟小妾,也指揮負責楊家放高利貸,逼死過不知幾家的楊夫人,現在慈眉善目,聽到有人受傷就哆嗦流淚,活像尊菩薩。
至於那無法無天的楊員外,現在禮讓老弱病殘,照拂鄉里,對誰都溫善和氣,憐貧惜弱,簡直像個聖賢。
楊家現在還充起青天大老爺來了,誰要是欺凌弱者,被楊家的族人、手下聽到,立刻就把欺凌者帶去教訓。一時鄉里稱快。」
「維儀縣、整個雲州府,都對此大為驚奇,說送子娘娘恩德深廣,能移變人心,將這等奸惡之家變成善賢之族……」
「並且,在楊家帶頭下,整個維儀縣的風氣都大有改善……」
客商將第三個故事說到這裡,眾人聽了都很驚奇。
「這樣聽來,確實是好事。」鏢師說:「送子娘娘能移變這樣的奸惡之人,改變這樣的土豪之家,造福一方,不是天大的好事嗎?憐貧惜弱,總沒有錯處。」
連菱角都羨慕地想,要是他以前常去放牛的大戶家,能這麼和善地對他,就好了。
客商笑了:「問題就是出在了這個『憐貧惜弱』上。」
剛開始,楊家的改變,確實是維儀縣萬眾稱快。
但,楊家人過於「憐貧惜弱」了。
一開始,楊家人對世俗意義上的老弱病殘孕,都非常照顧寬待。
甚至,老人、殘疾人、女人,到楊家上門乞食或求助,楊家都滿口答應,奉若上賓,頗多照應。
維儀縣裡先是不敢置信,但有人試探性地上門後,滿載而歸。
於是,立刻人心活躍,到楊家去「求助」的人絡繹不絕。
一次,一個年輕女子因家貧而出嫁湊不夠嫁妝,遂到楊家求助。
誰知,竟然跟一個手部略有殘疾的女人撞到了一起。她也是來向楊家求資助的。
這倆女子是同鄉,平素在鄉里就不太和睦。那殘疾女人實則性情刻薄,仗著自己家的兄弟多,時常欺辱年輕女人家。
二人意外撞見,殘疾女人又口出侮辱。二人便起了口角,在楊家門前爭吵。
楊家人見此大怒,稱:不管誰對誰錯,你是健康人,她是殘疾人,都是你錯!
不由辯白,不分青紅皂白將那年輕女子痛毆一頓,趕了出去,在縣裡稱她是無恥之輩,竟然欺凌殘疾人。並說,以後再有這種人上門,一律打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