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石匠,操著濃厚的故都口音,對同伴說:「走,我們去宮門口,獻萬民書!」
大周宮城外,很快,密密地聚了上千百姓。
守城的衛兵嚇得暴喝:「你們幹什麼!想造反嗎?!」
領頭的十幾個人,看衣著都是普通百姓,有工匠,有商販。他們捧上了一張長長的素匹,上面,竟然畫著許多的手指印、手掌印,還有一些字跡並不好看,歪歪扭扭的名字。
為首的幾個青壯匠人,說:「這是我們收集的萬民書,按下手印,寫下名字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各行各業,城裡城外,有南人,也有南渡而來的故地遺民。我們願以此書獻給官家,懇求官家,不要殺華將軍。我們許多人是跟著華將軍的隊伍,一路從北方逃來的。他有沒有叛國,難道長了眼睛的人,會看不見嗎?」
上千的百姓圍在宮城前,聲浪飄進了高高的宮牆:「萬民請願,請釋華將軍!將軍無罪!」
「請釋華將軍!將軍無罪!」
宮牆之後,皇宮之中。
皇帝處理公室的殿外。噗通、噗通,跪倒了一片又一片的官袍。
他們的品級或許不算高,人數也不算多,畢竟,敢於直言者,滿朝並不算多。但分布之廣,竟有文有武,各部的中級、低級的官吏,都有。
為首的官員,三十來歲,文名滿天下,他與華家的任何一人,都素不相識。此時,他高舉厚厚的一疊奏章,對緩緩打開的殿門,道:「陛下,臣,無能。沒有查出華將軍的任何罪狀。」
其他各部官吏,皆道:「臣,某某部,沒有查到華將軍的罪狀。」
滿朝文武,從上到下,卯足氣力,查了華家裡里外外二十多遍。沒有一個部門,沒有一個人,查到華家任何不法的證據。
在這個過程中,如他們一樣,本來只想自保的官員,漸漸受到了震撼。
皇帝、宰相,都暗示他們,讓他們各部聯手,查出罪狀來,好名正言順處置華家。
可是,沒有。沒有。
華武興不愛財,不愛色,不弄權,不爭權奪利,一門忠烈,家無餘銀,一心只撲在戰事中,連衣裳都沒幾件新的。
他們也曾讀著濟世安民的書,懷著安邦理想。無罪之人,忠烈之臣,如果硬要有罪,那麼,是他們的良心有罪!
跪倒的這部分官員,一個接一個摘下了自己的官帽,放在地上,不斷叩首,聲音匯聚起來,與隱隱飄入的百姓的喊聲,遙相呼應:
「陛下,華將軍,無罪啊!」
殿內。皇帝的小書房。
癱坐在椅上,萎靡蒼白的大周皇帝。陰沉著臉,聽著殿外呼聲的黃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