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尚州府的百姓收棉花和葡萄之時,行商們在路上。
當尚書府的百姓們怒罵官府的時候,行商們還在路上。
當尚州府的百姓們快要跟官府幹起來的時候,行商們終於到了尚州府。
尚州府的百姓賣掉了棉花和葡萄乾,而行商們得到了想要的棉花和葡萄乾,皆大歡喜,唯一受傷的就是尚州府的知州郭廣,這些日子裡每日被所有尚州府的百姓辱罵,嚇得多日不敢出府。
夜裡,巴里一家看著賣棉花和葡萄乾所得到五十多兩銀子,這才覺得這兩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大巴里的妻子親了親小女兒的臉蛋,跟公婆商量道:「爹,娘,今日家裡有了余錢,不如送小丫和叔叔家的二蛋到尚州府的書院裡去讀書吧。」
而小巴里的妻子也應和,想要送小兒子到城裡的書院裡讀書,要是以後能考官,那是多麼大的榮耀啊。
老巴里想起修坎兒井的杜大人,一個女子卻英姿颯爽,又會修坎兒井又會讀書,而教他們種地的諸大人,又會種地說話又有文氣,要是他們兩個小孫子孫女能成為杜大人和諸大人那樣的人就好了。
老巴里將桌上的銀子數了又數,才咬住下巴下定決心道。
「行,就送他們倆到書院去讀書。」
青州的一個秀才柯志今年已經四十了,屢試不中,而前年科舉又多了一門新型算學,他實在是學不會,又聽說剛收回的尚州連會寫大巍字的都沒幾個,覺得在尚州做一個教書先生頗有前景,將家裡的所有財產都賣了,來到了尚州開了一個書院。
誰知道他只知道尚州人識字的人很少,卻沒想到尚州的百姓根本就沒想識字,他以為是一片藍海,誰知道是一片死海,尚州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比青州差遠了,來尚州的這兩年,柯志只收到了十個學生,而今年又要退學兩個,心灰意冷的柯志本想著過了年,來年春就打包行李灰溜溜地回到青州去,在青州的小村當私塾先生也比在尚州當一個沒學生的先生好。
誰知道一天醒來,竟然有幾個人來敲他的門,他本以為是房東來催他交房租的,連忙回道。
「喬大娘,這房租我是交不上了,明年初我這個書院就退租,這桌椅板凳還有押金就給您當這陣子的房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