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訴苦。
「祝青青你有所不知,立國之後,陛下執意將都城選在鳳翔。我等力陳弊端,可陛下一意孤行,我等也難以扭轉其心意。」
「鳳翔雖好,可實在偏遠,十年來只辦了兩屆科舉。山高路遠,南方舉子長途跋涉,難以抵達,就算到了,也大多水土不服,著實可惜。」
「我等編撰書冊,意欲統一推行,可鳳翔偏遠,陛下派兵推行,卻也收效甚微。事到如今,南方用的竟還是舊朝官府編撰的書冊。」
「南邊田地江河,雖歸我大周所有,可南邊的大儒士子自視甚高,有了前兩次科舉的事情,竟提出要與都城分開科考,簡直大逆不道。」
「還有世家子弟,私底下蠢蠢欲動,幾次想與南邊串通。若不是陛下以雷霆之威鎮壓,又殺了一批世家官員,只怕他們早就反了。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還有還有,陛下長於征戰,前些年四處征討,以戰養戰,國庫倒是充盈,可這些年來,天下應當休養生息,陛下卻執意西征,所幸我等抬出太子太傅的牌位勸阻,陛下這才斷了念頭。」
「還有還有還有,陛下總是插手史書撰寫,指使我們寫這寫那,我們是寫史書的,又不是寫話本的。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被後人戳脊梁骨?」
一片訴苦聲中,祝青臣一掀衣袍,在尚書台堂前主位上落座。
尚書台還是祝青臣在時設立的——當時還叫做政事台。
那時李鉞還不是皇帝,他也不是太子太傅,他們只是起義軍的將軍與軍師。
為了統管後方政務,祝青臣與幾個文官,徵用鳳翔府衙,創設政事台。
大概是他走之後,李鉞不太會管這群文官,也不太會管這些文縐縐的事情,就直接把政事台改成尚書台,讓沈竹管著。
這麼多年來,李鉞重用的,始終是當年跟著祝青臣的那群文臣。
李鉞治國,和治軍是一個路數。
他殺了高高在上的世家權貴,把他們圈起來的土地重新分給百姓。
若是國庫空虛,他就帶兵出去打仗,搶點錢回來用用。
誰不服就殺誰。
直到如今,他上朝的龍椅後面,放著的還不是儀仗團扇,而是兩柄青銅長戟。
李鉞草莽出身,他深信並且善用武力與兵權。
他知道文官有用,但他絕不會過分相信除祝青臣外的其他文官。
所以,尚書台眾臣才會覺得自己蹉跎十年,在朝中無用武之地。
他們與陛下之間,始終隔了一層。
現在小祝大人回來了,那就不一樣了!
眾人紛紛訴苦,就連沈竹也頗為哀怨地望著他,輕聲道:「小祝大人回來就好了。」
祝青臣無奈嘆氣,大手一揮:「好了好了,你們說的事情,我大概都清楚了。」
「遷都一事,我會馬上同陛下商議。最快開春之後,就會著手準備,到時要派文臣去中原選址,你們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