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宣陽坊的盧裕民府邸,大理寺少卿盧淮已經在府外徘徊許久,盧裕民的府邸很是簡樸,只是一個簡單的一進院子,與他尚書左僕射的身份並不相符,盧淮在府外踱步,他想起那日抓了擅闖崔珣府邸的天威軍家眷,每人重責了二十大板,但那些少年,尤其是為首的何十三,雖然疼的齜牙咧嘴,但仍然犟著脖子道:「我沒錯!崔珣是叛國賊,人人得以誅之!」
盧淮不耐煩聽他翻來覆去罵崔珣,他只要問,是誰指使他來闖崔府的。
何十三起初不招,他說:「我阿兄戰死都沒投降突厥,他是一等一的好漢,我是他阿弟,我也要做好漢!」
盧淮「哦」了聲:「你阿兄何九,難道不是丟城失地的敗軍之將嗎?」
何十三聽不得這話,他要不是被打了二十板子,早跳起來反駁了,他嚷嚷道:「那是崔珣殺了郭帥,這才導致天威軍覆沒的!我阿兄他沒輸,他不是敗軍之將!」
少年人熱血,赤忱,正是最好被人鼓動的年紀,他們這些家眷平日被人嘲笑慣了,所以只要有人稍微挑唆一下,說要不是崔珣殺了郭勤威,他們就不需要遭受這種嘲笑,於是,這些少年自然就會將這六年的冷遇全部發泄到崔珣身上,如若不是盧淮當時恰好制止,他們真的會用石頭砸死崔珣的。
暴行,用正義掩蓋的話,就會陷入一場盛大的狂歡。
盧淮皺了皺眉,這是一場針對崔珣的殺局,但卻是在大理寺的看管下進行的殺局,這是完全不將他這個大理寺少卿放在眼裡了。
盧淮決心,要查個明明白白。
少年人雖然嘴硬,但畢竟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好哄,好騙,不需要動刑,只需要將他們分開,逐一擊破,自然就能得到口供。
拿到口供後,再順藤摸瓜,自然就能水落石出。
盧淮站在盧府外面,他神情複雜,沒想到順藤摸瓜,最後查到了兵部尚書裴觀岳頭上。
他欲秉公上奏,但好友王暄和他說:「裴尚書與你叔父向來交好,你貿然彈劾裴尚書,那會讓你叔父很是為難,懷信,我建議你,上奏疏前,還是先去問詢一下你叔父意見。」
盧淮想起自己出任大理寺少卿時,寫下的一副對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只要是有益於當世者,即使是仇人,也應該獎賞,只要是違反法令者,即使是親人,也應該懲罰。
這也是他的為官準則。
可是,當他看著盧府的朱紅大門,開始莫名覺得,今日只要他一踏進盧府,他的做人準則,會一步步崩塌。
所以盧淮猶豫了下,還是轉身,準備回去寫那封彈劾裴觀岳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