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我來車!」
眾人搶著車水。
這時候,各家的皮猴子想車還輪不上,被他們老子搶著幹了。
人力車得快,水車運轉速度就快,源源不斷的水順著溝渠流向遠方。
這一天,大家高興得像過節。
田地灌溉問題得到了解決,徐茵順便把飲用水問題也做了優化。
原先喝的水,都是去山腰接的溪坎水,要爬一段山路。因為山腰以下的溪水,分流了,流量小、很難用容器接。
聽石峰說,翻過後山有一片竹林,她便讓他們砍了些竹子回來,對半剖開,削掉竹節、挖乾淨竹衣,一節與一節之間打個孔,用韌性好的細藤條穿起來。
如此節節相連,天然牌「自來水管」從山腰石壁的出水口,一直接到山腳。
大家拿盆盆桶桶過去接水就行,節省了大伙兒上下山的時間。
溪水匯聚到竹節里,潺潺往下流,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歇,各家日常飲用的水足夠了。
往往容器裝滿了,溪水還一刻不停地留下來。
徐茵順勢在附近挖了個坑,充當蓄水池。
荒田離溝渠遠的家庭,也可以上這兒舀水澆地。
水池不深,即使有孩子不小心滑下去了,也只到他們腰部。
烈日當空,池水被日頭曬得暖烘烘的,竟然還有孩子上這兒洗澡。
徐茵有點不忍直視。
後來,二郎和他的同齡小夥伴,在河裡網到幾尾小雜魚,捨不得吃,養在池子裡。
倒不是拿魚當寵物,而是想留到過年吃大魚。
聽徐茵煞有其事地說:魚受了驚嚇長不大,那幫總愛在午後來池子裡戲水洗澡的孩子就沒再下過水——人人都想等過年吃大魚。
徐茵摩挲著下巴尋思:這不就成養魚塘了嗎?
可二郎撈回來的幾乎都是小白條,別說養到過年,養到明年過年都長不成他期盼的大魚。
徐茵就悄悄在池子裡放了幾尾稻花魚苗,定期拋些魚食進去。
二郎幾個孩子會時不時挖些蚯蚓過來喂,小小的魚塘兼蓄水池,每天都有孩子趴著看。
昨天下了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屋頂的草篷子濕了,徐茵拿下來翻曬,順便再編些新的草篷。
保不齊哪天又下了,沒有瓦片只能靠草篷子擋雨。
聽說城裡有瓦片賣,但價格不便宜。她如今的身份是「逃荒災民」,哪來的錢買瓦片?
可總不能三天兩頭編草篷啊,她想解放雙手!
再說,雨小還好,萬一來個傾盆大雨,鑿穿草篷呢?
徐茵一邊編,一邊琢磨私人燒窯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