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雖然是南來北往的客商或是讀書人,但家裡少不了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自然知道畝產四石意味著什麼。
民以食為天,但凡能讓畝產突破的,對老百姓來說就是頭等大事。
崔孟瑾只說他們村有人發明了一種能讓莊稼作物增產的新式肥,堆肥的方法也很簡單,他們村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這不,剛結束的秋收,產量都破了四石,勤快的那幾戶人家,都快破五石了。
「嚯!」
這下不止船客,船夫們也忍不住豎起耳朵。
聽得心潮澎湃,恨不得現在就回鄉下、回村里,教家人如何堆新式肥、施新式肥。
這是徐茵沒想到的。
她做竹筒飯純粹是營養美味又方便攜帶,沒想到誤打誤撞地宣傳了一發新式肥。
出來一趟,藕種還沒找著,倒是先給自己拉了一波潛在的能量點獎勵客戶源。
開森!
有了這個吸引老老少少的話題,船客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和諧起來,無論認識還是不認識的,都能湊在一起聊上幾句,旅途十分順利。
加上順風順水,客船趕在日落前就在州府碼頭靠了岸。
上了岸,徐茵兩人正要找客棧落腳。
「小兄弟,請留步!」
船上時坐崔孟瑾後排的劉員外,腆著酒肚子氣喘吁吁地追上來:
「兩位可是第一次來淳州府?找什麼客棧呀!去我家吧!我家就在前面不遠,兩位在淳州府這幾日,且安心在我家住下就是了。」
「不不不!」
「別客氣,走走走!」
「爹!爹!」
「瞧,我兒子駕著馬車來接我了!上車上車!有什麼到了我家再說。」
劉員外實在是太熱情了,不由分說要請徐茵兩人上家裡做客。
他雖然花錢買了個員外郎噹噹,但本質還是個靠種糧發家的土財主,一聽畝產增長一石多,心癢難耐,恨不得當天就趕回鄉下莊子,督促長工們給他漚新式肥。
「小兄弟,回頭你再教教我,具體怎麼堆那個新式肥。在船上吧,人多嘴雜的,我耳朵不太好使,沒聽得太靈清。」
聽是這麼回事,徐茵和小瑾同志交換了個眼神,登上馬車,隨著劉員外去了他家。
這一去,徐茵樂了——
劉員外家的後花園,種了一池的荷花。
據說是他的七夫人出生江南,尤其喜歡賞荷,央著劉員外種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