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淺鄙,雖然沒製成白糖,但制出了紅糖。」
嬴政第一次知道原來人在極度無奈時是會莫名發笑的。
隨後又寫了一張紙有關紅糖的用處,可做漿飲,驅寒解酒,溫胃和中等巴拉巴拉寫了一堆,最後又用顏色鮮艷的硃筆畫了一個大圈,裡面畫了足足三個感嘆號,寫著:劃重點,紅糖不僅可以調味,還是很重要的戰略物資,可以讓戰場上的士兵快速補充體力和能量……
寺人將姜珂千里迢迢裝在盒子裡運送過來的第一批紅糖遞到了嬴政面前,為他驗過毒後,嬴政拿起一塊放到嘴裡品嘗,一抬頭就看到坐在對面的李斯,只好也分給他一塊。
嬴政看完正經報告後,發現底下還夾雜了一大疊子紙,姜珂在第一張紙上面寫著,此為美食攻略,和政事無關,可看可不看。
第一張:油潑麵,具體做法為將磨好的麥粉揉成麵團,擀成寬麵條,放在清水中煮熟後撈出,上面點綴以蔥,嫩菽葉……
嬴政翻到第二張:臊子麵,具體做法為……,麵湯油光紅潤,口味酸辣辛香……
第三張:羊肉泡饃(大王這個好吃),具體做法為……
直到最後一張,全都是麵食菜譜。
嬴政:……有點看餓了。
他告訴一旁服侍的寺人,把這一沓子"菜譜"抄寫一份交給庖人,命他按照上面的做法準備飧食。
姜珂從糖廠離開,並未直接回到咸陽,而是到巴蜀地區煉製食鹽去了。
早在周代,便設有太宰一職來掌管鹽筴之政令,以供百官之鹽,此時的食鹽雖然粗糙,但也是人身體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長期不食用鹽,就會變得渾身無力,體弱多病,因此煮鹽和冶鐵,鑄錢一起並稱為國家的三大利源,自有這個行業起來,就一直保持官營性質。
如今七國之中,因為齊國靠海,所以齊國的煮鹽業最為繁榮,至於韓趙魏和秦國這種內陸國家,鹽礦或鹽井才是它們的主要產鹽地區。
鹽價昂貴,再加上官府對其的管控,普通百姓和士兵當然吃不起了,因此平時多用醋布調味。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秦國黔首們的身高都不算太高,傅籍標準為男性六尺五寸,女性六尺二寸,換算成現代的身高,大概為男性一米四九,女性一米四二。
所以姜珂這將近一米七的身高在這些人裡面顯得格外格格不入。
秦國巴蜀之地,自從郡守李冰時期就已經開始挖井,汲取滷水煎鹽了。相比後世,這時的製鹽工藝十分簡陋,製取出來的鹽都是粗鹽,就是單純鹽井中的鹽水煎曬熬干而形成的顆粒,顆粒大且顏色灰暗,裡面有很多金屬雜質,除了鹹味,還發苦發澀以及其它各種奇怪的味道混雜在一起。
提煉細鹽,也就那幾個工序,粉碎,溶解之後用草木灰,細沙等過濾,熬干沉澱,晾曬烘乾,蒸髮結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