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她的這個想法,荀子早有準備,於是問道:「為何?」
「從德行上看,您有德高望重的長者風範,從學識來看,您學問之博大世間罕有人能與之相比,從賢能來看,您能將這蘭陵縣城治理得井井有條。」
「當然,還有最後一點,從情誼上看,您曾經教導過我,傳道授業,施行教化,恩澤比山還要高大,比海還要深遠,所以我想讓您入秦,來咸陽。」
四個原因,有情有禮,聲情並茂,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滿分答卷。
荀子欣慰笑道:「好,阿珂,既然你已經說了秦國招攬老朽的原因,現在該說說老朽入秦的理由了吧?」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可難道不是由人事所造成的嗎?這世上再也沒有比秦國更適合您施展政治抱負的地方了。秦王聖明,又重視賢才,他的恩澤遍布天下,秦庭嚴謹,處理公務絕不過夜,秦國的糧倉是滿的,同明相照,同類相求,您這般大才自然該配同樣好的秦國了。」
荀子道:「好,既然如此,承蒙秦王不棄,老朽願你同你一起入秦。」
姜珂張口,還要繼續勸說,然後突然意識到了不對勁兒。
姜珂:?
啊,這麼快就答應了嗎?
荀子答應得太快,姜珂一時間還有些沒反應過來,簡直是順利得難以置信。
原本姜珂這些天打了數十篇的草稿,然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反覆背誦,即使這樣還怕出現類似於押錯題押漏題得情況呢,沒想到居然直接免考了!?
荀子為她解惑道:「沽之哉,沽之哉。」
聞言,姜珂立刻就懂了荀子的意思。
子貢曾經詢問過孔子,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意思是我這裡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柜子里收藏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
孔子回他:「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賣吧,賣吧,我這也正等著賣掉呢。
這並非是在講做買賣,而是在打比方,將孔子的學問道德比喻成美玉。
一個有學問道德的人是獨自在山裡隱居,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君主重用他呢?
孔子認為,當然是選擇出世為官,敦風化俗,教育人民了。
姜珂恭敬道:「先生乃秦之子產也。」
子產,春秋時期鄭國人,和別的思想家不同,他同時還是一位很成熟的政治家,主持鄭國後力挽狂瀾,整捯革新,無論內政還是外交都做得很好,之前姜珂對荊軻講的水火理論便是子產所言,他是連孔子都要讚嘆一聲"古今遺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