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件很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
那就是嬴政似乎想要培養新生將領李信。
李信在滅趙之戰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這些年裡也曾數次出兵攻打楚國,重創楚國,拿下數座城池,最關鍵的是他才不到三十歲,正值壯年,意氣風發。
嬴政曾經私下詢問過李信攻打楚國需要多少人,李信的前半生太順了,他從未受到過大挫折,尚處於年少輕狂的階段,便答道區區二十萬足以。
王翦則是戰場老將,這位謹慎的將軍深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道理,楚國這些年來日漸衰落,可到底還有些底子,並不好打,於是他和嬴政要六十萬士兵。
這些年來,秦國雖然日漸強大,然而六十萬大軍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雖然現在還沒有決定,但朝堂眾人都猜測嬴政會選擇李信作為攻打楚國的將領,就連當事人自己都這麼認為,王翦已經做好致侍回鄉的準備了。
姜珂:!
不行,她記得歷史上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是李信失敗了,絕對不能讓李信去。
二十萬和六十萬,中間的差額高達四十萬,這可是四十萬啊,就算是四十萬個饅頭,四十萬根玉米,那也足夠整個咸陽城內的人吃上一天了,所以答案很好選擇。
實際上如今朝堂上支持李信的人占到大多數,就連王賁,也認為六十萬將士實在太多了。
秦軍糧草不缺,後方資源充足,且秦人善戰,斬將殺敵,死不旋踵,乃虎狼之師也。而楚國這些年來被秦國削了又削,土地已割去將近一半,又組織鬆散,作風散漫……
還有一點原因,雖然很少有人提及,但卻很重要,那就是楚國多礦產,原本楚國的製造業,冶煉業等都是最發達的,可自從白起攻破郢都後,擄走了楚國大量的一流工匠,使楚國生產力一落千丈,出現明顯的倒退,幾乎喪失半壁江山。
所以,如今的楚國,在大家看來已經是一隻苟延殘喘的喪家犬了,實在不值得再多耗費兵力。
但是大王,貪小便宜吃大虧啊,咱選東西就應該選精的,這樣質量才有保障啊。
大王居然還夸李信果勢壯勇!?李信他憑啥,大王都沒這麼誇過我!
姜珂又開始拿出她的小本本制定死亡筆記了。
昌平君熊啟,昌文君熊顛,他們是先楚考烈王的兒子,歷史上這場戰爭失敗的很大一部很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倆臨陣倒戈,在後方搞小動作。
雖然現在因為蝴蝶效應的展開,嬴政對這二人已經沒有信任了。作為宗室子弟,他們只在咸陽掛個一個沒有實權的虛職,這些年來都很老實,但難免和楚國暗通款曲,私下裡有點什麼書信來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