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裡距離北地路途遙遠,那些貴族們中間遇到什麼坎坷,或者是一不小心染個病死掉了,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剛才那位來報信的短兵高情商回覆:「這些餘孽們犯了天大的罪過,您還能饒他們一命,少上造,您可真是這世上最善良的人。」
宮刑和打一頓這兩件事是一點兒也不提啊。
韓信是徹底被他們倆的話給帶跑偏了。
啊?善良嗎?流放還算善良?
這種帶有政治性的答案他還需要再長大一些才能想明白。
其實小孩子的記憶力很強,有些事情他們會記一輩子的,就比如現在,因為姜珂並未著重強調那幾位貴族們的謀反性質,所以八歲的韓信腦袋裡已經形成了簡單的邏輯關係。
稱王=棄市,梟首……等。
稱王未遂=打一頓,宮刑,流放。
總結:不稱王=活著且平安。
姜珂的《兒童心理學》也沒白學,她知道不能只是嚇唬孩子,所以等那位短兵離開後,姜珂又很耐心地跟他分析了不能稱王的原因。
「韓信,你知道尾大不掉這個詞嗎?」
韓信搖頭:「不知道。」
姜珂:「這是《左傳》中的成語,原文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意為尾巴太大就會難以搖擺。」
韓信不懂尾巴大不大和稱王有什麼關係,但姜珂這個知識很有趣,所以他聽得很認真。
「左丘明用這個成語來比喻如果部下的勢力很大就會無法指揮調度,諸侯擁兵自重,這是君王絕對不允許的,儘管有人會因為感激君王的恩澤而偏安一隅,但這世上只有反叛的諸侯而沒有反叛的縣令,數百年前的鄭莊公敢用箭射周天子,現在的潁川郡守卻對大王畢恭畢敬……」
姜珂巴拉巴拉給韓信講了一大堆道理,最後問道:「聽明白了嗎,韓信?」
其實韓信有點沒太聽明白,韓父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韓母既要紡織浣衣賺錢養家,又要照顧韓信,在他的教育方面難免有些疏忽,所以韓信現在只簡單地學會寫一些字,左傳是什麼,昭公又是誰他根本不知道,後來那些強大的軍事能力也純靠天賦,是妥妥地天賦型選手。
但他有預感,如果直接承認自己沒聽懂,姜珂還會再給自己解釋一遍,第二遍他也不一定能聽懂,於是為了節省時間,韓信點頭:「嗯,聽懂了。」
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不就是稱王這件事是一件很壞很壞的事情,一定不要去做這件事嘛。
你別說,韓信政治敏感度不高,但總結能力卻很強。
姜珂看著他,問道:「聽懂了是吧?」
韓信聞言,渾身汗毛立起,瞬間警惕。
不愧是未來的「國士無雙」,韓信這孩子從小反應力就快,快到什麼地步呢,姜珂一張嘴他就知道自己今天肯定還要挨上一頓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