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珂和羋妃客套幾句後,問韓信他今天學到了什麼知識。
韓信開口就是王炸,將在場眾人雷得外焦里嫩。
他興致勃勃道:「我覺得孟子的學問很一般,還沒有另一位很鮮為人知的學者孟軻厲害呢。」
姜珂:……
羋妃:……
韓信:「孟軻先生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也。但孟子先生卻欺負農家那些學者們。」
然後他說出自己的總結:「孟軻先生,好,孟子先生,壞。」
姜珂深吸一口氣,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情,又問道:「還有呢?」
韓信:「墨翟先生也很厲害,都是相同的思想,信以為他的學問不必墨子差。」
姜珂:……
看吧,這就是她從來不親自教導孩子的原因,誰教誰立刻得高血壓。
她貼心解釋道:「孟子名軻字子輿,墨子名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
最後那句純屬是高中記憶太熟練,一下子背順嘴了。
這時小扶蘇自告奮勇道:「姜內史,姜內史,扶蘇今日也學習了一篇新的文章。」
扶蘇天賦不差,又好學,是那種典型不需要讓先生費心的好學生,姜珂問他:「那扶蘇今天學習了什麼文章?」
扶蘇答道:「《季梁諫追楚師》」
這是《左傳》中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百年前楚國強大,想要去攻打一個叫做隨國的小國,但隨國周圍有一群附庸它的小國,這些小國並不好處理,於是楚武王就派使者去往隨國,試圖離間瓦解隨國和這些小國之間的關係,讓隨國驕傲自滿拋棄周圍那些小國,便於更好擊破。
好在隨國有一位名叫季梁的賢明之人,他看穿了楚國的陰謀,以祭祀之理不留餘力地勸諫隨王修明政事,莫要自滿,隨王才沒有中計。
隨後扶蘇又說了自己的理解,例如要講禮與理,著重祭祀,選拔賢人之類的。
聽得姜珂不由得眉心一皺。
扶蘇所言大多都是儒家的思想,姜珂依稀記得歷史上扶蘇就是因為為儒家學者求情所以才被秦始皇所不喜,將他趕到代地和蒙恬一起抵禦匈奴去了。
雖然她有點不太記得這到底是正史還是野史,但無論哪個史,顯然在如今這個大爭之世,儒家思想是行不通的啊。
沒想到扶蘇又來了個大轉折:「先生說了,人們都是趨樂避苦,趨利避害的,人有智性,所以祭祀並不是真的給上天看,要上天保佑軍隊的。而是為表重視,做給黔首們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