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皇帝起居的宮人們頓時忙碌了起來,紫宸殿周圍的偏殿亮起燭光燈火。
與此同時,一輛輛馬車停在東華門的下馬碑前,身著朱紫官服的朝廷大員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等待著今日的大朝會。
平日裡是小朝會,只有五品以上和個別職位特殊的官員才來上朝。大朝會十日一次,文武百官全都會來,做統一匯報,一般都比較忙碌。
崇昭帝素來重視大朝會,因此底下的官員也不敢敷衍。
待吾皇萬歲的朝拜後,隨著大太監的呼喝:「起——!」大朝會就開始了。
各部官員都來之前特意用了涼水洗的臉,又吹了一路的冷風,現在雖然凍的哆嗦緩不過來,卻各個精神百倍。
尤其是戶部尚書林大人,可謂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他對於除了戶部官員外的任何人都抱有警惕,生怕哪個傢伙又要想方設法的挖坑,從他這裡摳銀子。
工部尚書上前一步:「啟稟陛下。」
「三月前,撥款用來修建怡和官橋的銀子已經用完,現在工期正在收尾,還請陛下再撥些銀子給工部。」
戶部尚書警鈴大震!
大朝會第一件事、開口的第一個人就要從他這裡摳錢?豈有此理,欺人太甚!
他當即呸了一聲,冷笑:「二十五萬兩白銀砸進去,竟還不夠修一座橋?我戶部既然當初撥了二十五萬兩,那就只有二十五萬兩,工期沒完成是你工部的預算沒做好!用完了再要?街頭小兒找娘吃奶,一頓吃不夠尚可吃兩頓,顧大人年紀大了,還有這樣的道理嗎!」
這位林大人不是正兒八經走科舉路子上來的,但於管錢一道確有奇才,先帝擢升其入了戶部,這幾年一路爬到了尚書位置。
他自詡並非文人,對『守財奴』的名號洋洋自得,所以從來不搞之乎者也禮儀人那套。
他這次罵的還算『雅俗共賞』,先帝時期就是純粗俗,連帶著朝堂上的風氣都壞了不少,被先帝揪著耳朵吼來吼去才改好了一些,滿朝文武和崇昭帝早就習慣了。
工部尚書身經百罵,充耳不聞,他們工部就是權小事多的背鍋俠,爹不疼娘不愛的破地方,挨點罵太正常了,他都懂。
他淡定地對著戶部尚書一拱手,轉頭就對著皇帝抹眼淚,哭道:「還需五萬兩白銀,這已是極其精打細算的結果。」
他們部門從戶部借調來的算帳好手,為了這事兒,算盤都快打出火星子了。
有武將低哼,「早說這橋就不應該修建,百姓繞個路雖然遠,但剩下的這筆錢加到軍費里豈不更好?」
「修橋鋪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怎麼,這位大人覺得不該修橋,不該修路?您那愛馬飛馳的平坦地面,便是修路過後的模樣。」某工部官員語罷一甩袖子,「果然武夫,夏蟲不可語冰!」
武將們原本還有點不好意思,聽到後面開始生氣了:「說誰呢?」
工部諸位:「修路銀錢充作軍費,諸君額上可跑馬矣!」搶我們工部的銀子當軍費,臉真大!
武將瞪眼大喝:「汝彼娘之!」
工部面紅耳赤:「豎…豎子無禮!」
他們默念著儒聖之言,克制著往武將那邊吐口水的衝動。
起居郎在下方一側奮筆疾書百官言行,絞盡腦汁給他們對罵的言辭潤色,好叫後世人看來這是一場文臣武將和諧友好的文雅大朝會。
而負責彈劾的言官則是喜滋滋,暗暗記下幾下那幾個在朝堂上吵起來的官員——這些人他們都可以彈劾言行無狀,御前失儀。